之后她就和女主當了密友,兩人一個在京城,一個在江南,通過信紙聯系。
女主多精明的人啊,信上大段大段描寫現在的美好生活,什么嬉戲賞花,什么江南風景,反正就是往好了寫,往美了寫,然后夾帶點私活。
總會帶上她哥哥的影子,從而引動富察姑娘的好感。
富察家不需要這個女兒攀高枝,而她選秀又落選了,可以自行擇婿,在知道她和鈕鈷祿清婉交好后,也就把鈕鈷祿家放在了女婿的考慮名單里。
正好那時候,鈕鈷祿凌泰因為清婉的建議,又官升一級,還得到了康熙的口頭贊揚。
馬齊是多靈活的人啊,知道能得到康熙贊揚,哪怕是口頭的,那凌泰的未來也是一片光明。
所以兩家一個有心,一個有意,婚事就這么成了。
女主對于這個嫂子還是極上心的,不僅偷偷給了她一刻生子丹,讓她新婚沒多久就懷上了,生下鈕鈷祿家的嫡長子,在小喬氏要找茬的時候,還暗中勸住了。
她和小喬氏講道理,“富察家顯赫,只要您對大嫂好,那以后大哥就多了岳家的幫襯,升官不是輕而易舉的再說了,即便不考慮大哥,您也考慮考慮女兒。富察氏的姐姐是十二福晉,十二阿哥的母妃是宮里的定嬪娘娘,未來我選秀,說不定還要仰仗定嬪娘娘的幫忙呢。”
小喬氏一聽,有道理,于是對富察氏非常好。
書里富察氏感念女主的幫助,對她可謂是盡心盡力,女主能那么一帆風順,絕對少不了她這個嫂子的幫忙。
言歸正傳,大堂哥和伊通阿的年紀一樣,大堂哥的兒子都2歲了,而伊通阿卻沒有成婚,這是非常不合邏輯的。
事情是這樣的,原本彭氏也為伊通阿想看了一戶人家,是正黃旗布蘇克氏,會選中這戶人家,是因為他們家也有一個兒子,和伊通阿是同一年武舉考中的,又一起進了侍衛營,兩人關系還不錯。
在知道伊通阿還沒定親后,他就想到了自己的妹妹,正好妹妹也沒有通過復選,可以自行婚配,于是就提了提。
伊通阿和凌柱彭氏說了,彭氏覺得不錯,他們家原本就是正黃旗,在正黃旗的人脈廣,伊通阿娶了他們家的女兒,那一位在正黃旗也不是沒有依靠,于是就見了一下這家的姑娘。
回來后大為滿意,對喬氏大夸特夸,之后兩家就定下了,商量明年初完婚,因為大堂哥畢竟年長,不能越過他去。
可是還不等兩家把婚事辦了,那家人就出事了,康熙發怒,問責了一批侍衛,其中就有這位布蘇克氏的父親,他也被連累沒了差事,一家被發配回了長白山。
原本彭氏還想著是否解除婚姻,以前還算相配的兩家,現在已經不配了,但是伊通阿不愿意,認為那樣落井下石的人家,皇上不會重用的。
凌柱和彭氏都不是什么精明人,在伊通阿長成后,又變得這么優秀,多有依仗之處,聽完他的分析,也覺得是這個道理,于是想著把婚事提前辦了,省的人姑娘跟著一起發配。
結果他們這邊的媒婆過去,本是商量婚事去的,卻帶來一個不好的消息。
那姑娘在父兄出事后,為了找人疏通關系,冒雨出門,卻被好幾家拒之門外,還被不省事的奴才推了一把,倒在了地上,淋了好長時間的雨。回去沒多久就病倒了,等到媒婆上門,已經是彌留之際。
伊通阿驚愕,趕去見了人姑娘最后一面,在她的拜托下,答應幫忙打點她父兄的事。
其實她父親的罪不大,是受了牽連,康熙憤怒他上峰的辦事不利,把這一隊人都罰了,結果也出來了。
伊通阿花了點錢疏通關系,把一家人送回了他們老家,還資助了不少銀子。
只要安全回鄉,以布蘇克氏在長白山一代的地位,是不會受什么罪的。
事情就這么結束了,伊通阿的心里有點郁郁,就想著等個一年再議親事,權當為未婚妻守一年了。
彭氏勸了幾句,沒勸動,就由著他了。
一年后,因為他的出色表現,以及之前的有情有義,被第七佐領瓜爾佳氏看中,想要他當女婿。
這個瓜爾佳氏讓你想到了什么沒錯,就是太子妃瓜爾佳氏。
但其實這兩家完全不是一家,甚至都不是一個旗的,但女主不知道啊,她一聽到這個姓氏,當即支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