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怎么行
所以他忍耐不住,也開始降價了,價格比新糧鋪這邊少一文錢。
雖然只要一文,但買的量大,也能節省不少,于是也有百姓過去那邊買。
然而四爺早就派人盯著他們了,那邊一降價,這邊也跟著降,還不止一文,而是直接降了十文。
降價的威力是驚人的,價格一出來,新糧鋪就被百姓們包圍了,一個時辰不到,糧食又賣光了。
而沒買到的人,也沒想著去別的糧鋪,而是勒緊褲腰帶,打算明天再買。
那些沒有米下鍋的,實在沒辦法,也只買個半斤一斤的,對付完今天就算了。
眾商人們
原本還矜持的,看著錢商人都降價了,再也忍不住了,把價格調到和新糧鋪那邊一樣,期望沒買到糧食的,會來自己這邊。
然而沒用,百姓們都不是傻子,他們也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通過這幾天發生的事,他們明白了,新來的糧鋪在和舊的競爭呢,只要舊的降價,新的肯定也會跟著降,還會降的更多。
說不定明天他們起來,新糧鋪那邊的價格就更低了。
于是該不賣的還是不賣,該買半斤一斤的,還是買這么點。
果然,他們的想法沒錯,新糧鋪又降了,降了五文。
不過這會兒,百姓們學精了,沒有買很多,等著其他店鋪也降價呢。
其他糧商們咬咬牙,也跟著降,比新糧鋪那邊低一文。
新糧鋪又降,三文。
其他糧商們,多降一文。
新糧鋪接著降,兩文。
其他糧商們,在新糧鋪的基礎上,又多降了一文。
百姓們每天關注糧食價格的變化,嘴里也在討論著能降到多少。
四爺和十三也在說這個事,“不能再降了,再降就要引起商人們的警覺了。”
“可是現在的價格,雖然比之前低,但也比平時高出二十多文。”十三阿哥道,在來之前,他們就做好了調查,把兩府近十年的糧價都翻了一遍,做到心里有數。
目前的價格,是比往年最高值,還要高出二十多文。
看著不多,但是一個七口之家,一年要消耗五六石糧食,這里就將近一兩銀子了。
普通的農民,一年都不一定能攢下二三兩銀子,少了一兩,就可能有兩人做不起衣裳,在冬天被凍死。
在百姓家,每一文都是很重要的。
四爺看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