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皇帝的一言一行,百官們都盯著呢,尤其是言官,但他只能說皇帝的行為不對,卻不能插手說這件事該怎么樣怎么樣。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就是這個道理。
而這套體系建起來后,哪怕是個初創,都需要有人總理。
衛其軒想到了誠親王,目前誠親王正在修史,然而這工作是可做可不做的,也是可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
說起來,雍正給自己的兄弟們,都安排了非常重要的差事,唯獨這個三哥,放在哪里都不合適。
誠親王這個人,能力不是沒有,還飽讀詩書,可偏偏他遇事就縮的毛病改不了,遇到任何問題不想著先解決,而是推脫,這樣的人,是不能托付大事的。
可同時,這也說明他膽小,膽小的人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面臨再多的誘惑,他都不敢伸手。
醫療教育養老育兒這些,看著都是耗錢的,又不賺,哪里能貪
然而不是,只要想貪,銀子大把地有。
再加上未來的十幾年,是大清高速發展時間,一切都得為了發展讓路,所以這四個方面勢必顧不上。
估計很長一段時間,雍正都沒時間查賬,所以管理的人只要想貪,那是能方方面面摳錢的。
所以這個人選,不僅得膽小,還得耐得住寂寞,因為這是短時間看不到回報的事。
只有等大清真的好起來了,朝廷才會傾斜一部分資金到這四方面上,不然就得是皇帝的私庫,以及皇家和民間資本維持。
而誠親王這個人,相當地好哄,只要雍正拿出一個態度來,把他和理親王直親王一樣對待,他就會覺得滿足,覺得自己是在做一樣的大事。
其實說起來,這幾件事做好了,是真的不比理親王他們差,只是要看到效果,需要很久很久而已。
四爺對于三哥這個人,那是了解得透透的,剛開始聽衛其軒提起,第一反應是自己的私庫要打水漂,可后面越琢磨越覺得合理。
按照兒子的設想,這是保障未來百姓生老病死的大事,容不得一絲馬虎。
古代帝王的終極夢想,不就是百姓們老有所依,幼有所養,生病了看得起病,再加上吃穿不愁,最后,活得有尊嚴。
尊嚴不尊嚴的,雍正沒有這個概念,但上國這個驕傲不能丟。
而朝中做的一切,雖然是為了大清的長治久安,可要真做到了那些,就真的安了。
生老病死都給你照顧到了,還有什么可憂慮的那還有什么理由推翻愛新覺羅家的統治
想明白了這些之后,雍正堅定了想法,不打算讓醫療養老教育育兒這四套系統,歸入朝廷,還得是皇家來辦。
這未來都是愛新覺羅家的人出錢,然后由愛新覺羅家的人出力,攬到的名聲都不是歸入朝廷,而得是歸愛新覺羅皇族。
這么說在古代可能有點難以理解,畢竟你是皇帝,天下是你的,朝臣是幫你辦事的,那朝廷和皇家哪個獲得名聲,不是一碼事嗎
然而不是,衛其軒舉了一個例子,那就是孔家。
雖然情況不太吻合,但有相似處,孔家為什么特殊無論朝代如何變革,都會恩封孔家為圣恩公
那是因為歷代學子學的是儒家學說啊,換句話說,他們就是掌握了教育。
現在這四套系統,就是那個意思,我們沒有改變教育的內核,學的還是那些,但我們讓更多的人得到教育了。
以后那些學子們在求學時,讀的學校,都是愛新覺羅皇族出資建的,老師是愛新覺羅皇族請的,甚至他們在學校拿的獎金,便宜的飯菜,都是愛新覺羅皇族補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