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不是沒想過,通過影響衛其軒的想法,從而影響到雍正。
然而但是,這些人往往沒多久,就能被衛其軒洗腦,成為他思想的忠實信徒。
而那些頑固不化,完全接受不了新事物的大臣,在五年間,已經陸陸續續退出了朝堂,成為退休院的一員。
大概是在三年前,大清各地就興建了許多養老院,或者也叫退休院。
這種院子里住了許多老人,雖然分三六九等,但最差的也能讓老人吃飽穿暖,生病了有醫生治療,藥還是免費的。
這種是專門給孤寡老人的,在世上再無親族,于是就被接到了這種養老院。
大家年紀相仿,住到一起能互相說說話,還有護工照顧他們,帶著他們接觸新鮮事物。
像每周一次的說書,每周一次的聽戲,每周一次的下棋等活動,幾乎是日日有活動,讓他們不感覺到寂寞。
據說這養老院,是皇家出錢,剛開始是當今圣上的私房,后來由皇家宗室捐款,接著九王爺賺錢后,就專門抽出一部分資金,成為了養老協會。
這位大清皇室,贏得了極好的名聲,百姓們簡直感恩戴德,之后想要推行什么新政,簡直無有不應。
所有的養老院,養老協會都會負擔一大部分,剩下的由老人家族,當地官府,以及民間慈善家共同承擔。
養老院一共分六等,最差的一等就是他們這種了,有吃有喝有大夫,日常有娛樂,可更多的就沒什么了。
如果他們想過得滋潤點,需要自己想辦法賺點零花錢。
這個也容易,只要到院長那里接任務,都不用出門,就可以賺到錢,像是女人可以做絹花,男的可以養花養草。
只要不接太多的活,一天做一個時辰,也能給自己賺點零花。
像他們這種無兒無女無親眷的,每天都擔心老了沒人管,死了也沒人埋,現在好了,皇家會管他們,他們就知足,皇恩浩蕩啊
比他們好的養老院當然有,前面五等都是,中間四等的都不是孤寡老人,至少有一兩個親人愿意負擔他們一部分養老錢,所以他們也能過得更好。
而最好的,當然要屬那些專門給官員們劃分的養老院了,這些基本是肱骨大臣退休。
即便他們不來這里,在家里也有人伺候,哪家都不需要皇家給養老。
但是很多人卻都來了,因為這里是他們發揮余熱的地方。
別以為養老院就不需要做事了,像那些孤寡老人接點零活,每個人活著,哪怕老了,也都有自身的價值,更何況是這些頂尖人才。
皇家養老院建得極大,旁邊就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所大學。
這所大學培養的是政治人才,是考上舉人后,會入讀的大學,大學畢業會分配到各個地方的官府實習。
實習一年結束后,成績優異者拿到畢業證,然后正式進入官場。
而這些老大人們,會輪番到大學里演講,講他們以往當官的經歷,講他們遇到了什么難題,都是怎么解決的。
除此之外,這些人也都很有學識,著書立作成為了他們晚年生活的一個目標,大家聚在一起,互相聊聊,能激發不少靈感。
說起來,這五年,養老院是辦得最好的。
原因無他,這年頭講究孝道,講究敬老,所以在皇家修建了第一所官員養老的地方之后,各地就興建起養老院。
除了第一等和最后一等的,其他四等當地官府都會重視,而民間的很多商人,也非常樂意捐錢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