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說話的工夫,下人已經去了學校里面,請了幾位小主子出來。
直親王的大女兒和二女兒已經出嫁,也都嫁到了蒙古,不過和以往的滿蒙聯姻不一樣,她們嫁去的地方是大清已經收復的地方。
也就是說,她們是屬于主子下嫁,是幫著親弟弟弘昱,去管理這部分人的。
兩位格格被封為郡主,經過兩年的教導,已經有了管理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能理解現在大清的國策,不過走錯了方向。
而她們也不必長居蒙古,一年有大半年是可以呆在京城的,甚至直接住在直親王府都沒關系。
所以哪怕出嫁了,大家也沒覺得有什么。
直親王的三女和四女,現在一個十八,一個十七,也差不多到了該成婚的年齡,皇后和直親王福晉正在考慮她們的婚事了。
已經有了兩個女兒嫁到蒙古,剩下的就不需要了,所以這兩人是比較自由的,目前正跟在九福晉身后,和她一起管理女子商會。
自從花賢銀行和紡織廠開起來,有許多女子看到了契機,也都紛紛走出來做生意。
說起來,商人才是最不講究的,如果女子能掌家,并且能賺到錢,那出不出門都沒關系。
一時間,商人的妻子和商人的女兒都開始經營自己的生意,但能力出眾的畢竟是少數,大部分還是面臨男權的打壓。
于是就由九福晉出面,成立一個女子商會,能參加的都是女商人,不管是成過親的,還是未結婚的,只要她有自己的產業,就可以加入。
在這個商會里,大家互幫互助,互相合作和交易,保障了女商人的權益,也促進了更多的女人出門做生意。
兩位格格就是負責這方面的工作,漸漸發展出一部分女強人的特質。
而真正在小學讀書的,是直親王的第五女,是康熙四十二年生,和當初鈕鈷祿清婉同一年懷孕。
當時她生了一個兒子,另外兩位格格,生了一子一女,這幾個孩子,都是七歲,正好是上小學的年紀。
之后直親王就忙起來了,再沒有生出一個孩子,直到去年,側福晉吳雅氏懷孕,生下一子。
九阿哥有五個女兒,除了最后一個年紀還小,都在六歲到十歲之間,所以也都在小學。
十三和十四的孩子都比較小,只十三有一個五歲庶女,十四的四歲嫡子在學校里。
一連串九個孩子跑出來,看得人眼花繚亂,再加上他們幾乎沒回來過,即便回來了,也就見一面。
孩子一年一個變化,所以幾乎分不清哪個是自家的。
再加上這些人里,只有三個男孩,六個都是女孩,她們嘰嘰喳喳地喊著阿瑪,九叔,十三十四叔,聽得人頭疼。
直親王揉揉額頭,也不管哪個是哪個了,直接問道,“阿瑪現在要回府,你們要跟我們一起回去嗎”
眾小孩停下來,圓溜溜的大眼睛盯著他,“阿瑪,你有給我們帶禮物嗎”
“阿瑪,有西洋的布料嗎我想給洋娃娃做衣服。”
“阿瑪,您有給我們買木倉嗎額娘說,您回來了就會給我帶木倉。”
好的,這個三個孩子是自家的。
然后他又看向另外一個男孩,這應該就是老十四家的嫡子了。
誰想到,這孩子也道,“阿瑪,木倉,木倉。”
伸出手,想要抱一抱孩子的十四頓住,怎么這個也叫大哥阿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