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福晉就不一樣了,她在報社工作,當著審稿編輯,后院的女人們被她要求一個月出五篇稿子,寫不出來就被趕出去采風,或者做采訪。
所以十四貝勒的府邸,女人們日日往外跑,甚至還會離開京城,去其他地方找新聞。
幾年下來,這些女人被磨練得,語言之犀利,那是句句見血。
她們也是抨擊朝臣的主力,火力全開之下,就連張廷玉大人都不是對手。
當然了,因為她們有狗頭軍師張嫣大人。
張嫣大人相當支持女報的事業,經常親自上陣寫文點評那些官員。
因為她文筆好,再加上本人就是主政一方的地方官,懂得更多,缺點一找一個準。
而且她舉賢不避親,罵人不避父,張廷玉大人常常被她指出錯誤。
而女報的記者編輯們,在張嫣大人的帶領下,其語言之辛辣,一般人真的受不了。
所謂丈夫祭天,法力無邊,買月一出的點評,必有說十四貝勒缺點的。
總結下來,所有皇子會有的毛病他都有,所有兄弟的黑鍋他都背,而這一切,就是他后院女人們的功勞啊。
這些報紙,朝堂當然會收集一份,每兩個月就往軍船上運一次,所有直親王等人對京城發生的大小事,多多少少知道一點。
但三人都有一個毛病,那就是不去看女報。
原因也很簡單,女報報道的一切,都是和女子相關的,甚至首飾搭配,服裝設計都有,男人怎么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不看的結果就是,十四任由福晉以及后院的女人們拿他祭天,承包了皇室子孫所有的缺點。
他,十四貝勒,太上皇的親子,現任皇帝的親弟弟,下任皇帝的親叔叔,成了缺點的集合體,可喜可賀
在京城的這些十四的親人們,知不知道呢
當然知道,太上皇和太后就有收集女報上的針砭時弊,不為別的,就是想知道,從女子的角度,到底是怎么想的。
以往,康熙從來不會重視女子的想法,他不覺得女子就是沒腦子,他是孝莊養大的,深深懂得女子的智慧。
然而但是,封建制度下的基本根基,要的就是女子要聽話,要順從,不要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康熙的一貫做法,禁止女子干政。
可從他退位才幾年,他的想法也跟著改變了。
康熙是一個開明的皇帝,也是積極接受新思想的人,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他運用到了極致。
歷史上之所以做出那么多守舊的行為,只是考慮大清的江山,考慮滿人的統治。
在當時的情況下,這么做是最合適的,比如閉關鎖國。
可現在情況完全變了,他的思想也就跟著改變了,所以也讓人注意女報,一些寫得好的,他也會看看,然后思考。
因此,他也就知道了,自己的十四,成為了皇室缺點的集合體,其他人都是賢王,是王佐之才,唯有他,成了皇室的負面典型。
有點心疼,但這是人家福晉和后院女人寫的,那大概率是真的。
老十四啊,真是滿身都是缺點,好在他是雍正的親弟弟,不怕
在康熙的帶領下,皇家所有人都會關注女報,自然也知道了,十四成為了兄弟們的背鍋俠,欣慰且幸災樂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