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能增加美貌的東西,在這種強烈刺激下,都能激起女士們的攀比欲和購買欲。
最后是第三類,也就是那些并不怎么有錢的小姐們。
為什么要找這些人呢,既然她們沒錢,那購買的可能性就低,次數也少,但基數大啊。
像班納特五姊妹,她們算有錢嗎
不算,她們買不起昂貴的首飾,打扮全靠蕾絲花邊和自己精湛的手藝,每次參加舞會,都要手動修改裙子,縫上不同的花紋和蕾絲,以達成不是一條裙子的效果。
而這樣的姑娘,光是一個村莊就有不少,全英國就更多了,她們有一點零花錢,卻不能買更加昂貴的物品,那么這些漂亮的手工制品,就是她們裝飾自己最好的方式。
不會很貴,每參加一場舞會,都可以換一到兩個裝飾,或者說換不同的搭配,有時候,只要有一點點不同,就有化腐朽為神奇的魅力。
而這些姑娘們,就是未來洛霜擴大商業版圖的關鍵點。
只要她們愿意在參加每場舞會前,消費一兩件飾品,那將是不可想象的暴利。
當然了,前提是洛霜能做到機器生產。
洛霜覺得,如果衛其軒出現,讓他改造一下機器,還是挺容易的,在這之前,手工制品也可以很有市場嘛。
所以針對第一類人,洛霜是要收集消息,知道她們的喜好,然后針對她們的喜好設計,并通過各種渠道,送到她們手里,讓她們喜歡上,并愿意在公開場合裝飾自己。
而第二類人就簡單一點,了解她們美的特點,讓飾品在她們身上發展出最大的價值,然后直接談合作。
既然是交際花,那當然愿意為美麗買單,只要設計足夠好看,能增加她們自身的魅力值,她們是不在乎廉價不廉價的,畢竟她們又不是高貴的小姐夫人們。
而第三類人,則要掌握大眾的喜好,比如目前的流行,倫敦的姑娘們喜歡什么,農村的姑娘又喜歡什么。
這個時代有一個誤區,那就是倫敦流行什么,鄉下也會流行什么,畢竟人都是向往大城市的。
這其實也沒錯,不算是什么誤區,但錯就錯在,倫敦姑娘的消費水平,不是鄉下姑娘能比的。
或許在倫敦,對普通姑娘來說,拿出十先令買一個自己喜歡的飾品,一年兩三次是條件允許的。
但對大部分鄉下姑娘而言,她們更偏愛五十個便士就能買到的東西。
這就是差距,所以針對不同的人群,洛霜要做出不同的人物畫像,倫敦的手工制品可以更加精巧一點,多費一點功夫。
而鄉下的則帶著天然的野趣,同時也好看。
而至于除了飾品以外的東西,那些姑娘們只要進入了店里,她們還能忍住不買嗎漂亮的書簽花簽,可愛的玩偶,好看的飾品,每一個都滿足少女粉紅心,不買,不存在的。
這個時代可沒有這么細致的市場調查,即便有也是比較粗糙的,所以洛霜想知道得更加詳細,就必須自己一一列出來,然后找人去收集填寫。
她寫了三份問卷,針對三類人,側重點不一樣,提出的問題也不一樣。
拿著問卷,洛霜找到了正在辦公的達西先生,“我需要你的幫助。”
達西放下筆,心里毫不意外,直截了當地開口,“說吧。”
“這第一份,我需要三到五人。”這份是填寫首飾的樣式,衣服的顏色和款式,帽子,鞋子,手套等材質,以及不同的場合都穿什么衣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