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噗噗~~~
波蘭翼騎兵的騎槍上,掛滿了臉色猙獰痛苦的瑞典資深火槍傭兵的尸體,由于受力過重,不少波蘭翼騎兵松手放開了插入尸體過深的重型騎槍,只有少數沒有真正插進去的騎槍被戰技嫻熟的波蘭翼騎兵挑了出來。
戰場不是騎士之間的比武,即便波蘭翼騎兵在比武場上擁有將對手挑翻無損抽出重型騎槍的技藝,在戰場上也不敢托大一般的去‘秀’這種技巧,以最快的速度擊殺會移動會攻擊的敵人士兵,才是戰場的生存法則!
波蘭翼騎兵們很清楚,在戰場上晚一步殺死對手,就很可能自己永遠沒有機會出手……
因此,戰場上追求的是一擊斃命,至少也要達到一擊廢掉對手戰斗力的程度!
第一輪沖擊殿后的上前神機營火槍手時,不少波蘭翼騎兵就不得不丟棄插入尸體或是因為用力過猛斷折的騎槍,這一輪擊垮瑞典資深火槍傭兵的陣列時,又是陣陣木桿折斷的聲音響起。
在戰馬的告訴撞擊下,質量再好的騎槍也很容易與人體碰撞的同時被折損,如果是騎槍使用不夠精準的騎兵,在碰撞的一剎那很可能被反作用力撞得自己胳膊出現骨骼錯位,導致臂膀脫臼等現象,在戰場上出現這種狀況,基本上就相當于失去了戰斗力,也就是成為了一名待宰的‘羔羊’。
戰場上殺紅了眼的士兵可不會對殘障人士和沒有戰斗力的弱者手下留情,懷有婦人之仁的士兵永遠都是新兵蛋子和那種螢幕上的演員,因為他們需要宣揚正能量,只能去這么演……
戰場上,不存在為救一名受傷戰友主動暴露在狙擊槍口下的悲壯場面,看到并肩作戰的戰友身死后,老兵們更多的做法是在戰后將其尸體掩埋,拿走他的遺物想辦法寄送給他的家人,而不是在戰場上流淌沒有意義的眼淚。
因為在戰場上呆久的老兵,淚水早已流干,他們只會流血而不再流淚。
在老兵眼中,生離死別是常態,是生活在和平年代之人無法想象的殘酷現實,如果不去學會適應和面對,最終只會把自己逼瘋!
這也是為何戰爭后,不少老兵患有戰爭后遺癥這種心理疾病的原因。
不是他們的心靈受到了戰爭的創傷,而是因為老兵們的心態和三觀被戰爭所扭曲,回到和平社會后,發現自己與沒經歷過戰爭的人群顯得格格不入,自然也就被那些沒經歷過戰爭的普通人視為‘有精神問題的人’。
不是戰場上退下來的老兵們精神有問題,只不過是雙方的三觀已經完全不同罷了,人類群體都是有排外思想的,三觀不同,普通人自然就認為是老兵們的問題,而不是自己不清楚戰場殘酷的問題……
沒人會承認自己有問題,普通人永遠占據大多數,自然而然的,最終只能是老兵們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