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立陶宛王國第一軍團的統帥深知己方與太平軍在武器和士氣上的差距,自然也做好了奮力一搏的準備。
第一軍團的高層將領們在研究了太平軍崛起以來的戰例后,發現太平軍的火槍線列十分擅長近距離齊射。
誠然,這種打法對于現今所有的部隊都是致命的,沒有任何一支軍隊能在面對近距離的彈雨瓢潑洗禮后,還能繼續戰斗下去,可以說,這種打法在野外幾乎是無敵的象征!
可惜,近距離齊射不是任何人都能玩得起的,對紀律和士氣的要求高的讓人瞠目結舌,開火前走不到敵軍陣線那么近的距離,反倒會先一步被敵軍射崩……
好在,第一軍團并不需要在野外面對太平軍,他們的士兵只需要呆在掩體里放槍即可,但即便這么做,也并不是那么保險,所以第一軍團的高層對所有的基層軍官下達了死令,一旦太平軍接近到20米左右的距離,必須發動肉搏反沖鋒!
這個距離下,精銳士兵手中的火槍命中率將達到巔峰,瞄準露出掩體的腦袋和半截身軀變得稀松平常,以第一軍團的火槍配備率和作戰士氣,對射中根本討不了好處,與其等待己方陣線被射崩,還不如在士氣沒有跌破底限前,發動肉搏沖鋒。
第一軍團的高層的推測自然是正確的,區區20多米的距離下發動反沖鋒,太平軍頂多也就能打出一輪齊射罷了,人數優勢算是第一軍團面對進攻中的太平軍為數不多可以自豪的事情,只要將雙方距離拉進到貼身肉搏中,第一軍團完全可以用人海淹沒進攻中的太平軍主力!
只是,現實總比計劃多出太多變數。
那些打小被灌輸榮譽和騎士精神的貴族子弟充任的基層軍官勇氣尚可,如約發動了反沖鋒,但底層的士兵卻出現了明顯的分歧。
聚集在掩體防線的第一軍團士兵,近半人被連綿的鉛彈嚇破了膽,對軍官們的沖鋒命令無動于衷,去掉之前對射時被殺傷的士兵,跳出掩體的第一軍團波蘭士兵人數甚至還不如進攻中的太平軍戰列線的兵力雄厚……
最關鍵的是,這些難得有勇氣揮動著冷兵器殺出來的波蘭士兵,卻要面對一次貼臉齊射!
真正意義的貼臉!
當太平軍線列步兵扣動扳機齊射時,雙方的間距僅僅有數米之遙,鉛彈巨大的動能甚而很多沖鋒中的波蘭士兵被鉛彈的慣性直接向后擊飛出地面,仰天向后摔去!
要不是這個時代的鉛彈主要是圓形為主,穿透力極差,鉛彈太軟會被人體內的肌肉纖維和骨骼卡住,恐怕一槍下去擊殺數人都不是問題。
沖鋒中的波蘭士兵身體上綻放出連綿的血花,整個沖鋒隊形被打的七零八落,后面幸存的波蘭士兵眼前為之一空,不少人情不自禁呆愣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