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8年,德意志境內的各道戰線反漢同盟軍與軸心國集團激烈的消耗還在持續著。
隨著戰爭時間的延長,反漢同盟軍的老兵正在逐漸增多,對人潮攻勢的協調性也開始普遍提升,戰損比也從1比8漸漸回升到了1比6,不過在接近1比5的時候,回升的速度陡然降低下來。
畢竟,雙方武器和戰斗意志上的天然鴻溝無法彌補,戰術上和作戰經驗上的強化,還是不夠的。
反漢同盟國依靠后方龐大的人力資源,建立了大批的新兵訓練營,前線編制打殘缺,沒有士兵指揮的老資格軍官,和因為軍功新近擢升的平民軍官,被同盟軍各國辦法募兵憑證,到各地招募新兵,隨后帶到各地統一建立的新兵訓練營進行整訓,訓練完后,就是這些軍官新的部下。
隨后帶到大城市里整編部隊的大軍營,統一給予編制后,聽從反漢同盟各國作戰指揮部的命令,調往前線補充。
隨著戰爭時間的延長,這一制度正在不斷完善和節約化,由于陣亡數量的不斷拔高,反漢同盟各國不得不將撫恤金的發放日期調到戰爭結束之后,士兵們的保障也進一步降低。
不過,面對反漢同盟國對太平天國的負面宣傳,絕大多數信仰上帝的反漢同盟國平民,戰斗士氣保持的還是比較好的。
畢竟,誰也不想當異族的亡國奴,特別是關系到信仰問題時。
合并后大不列顛王國的加入,讓反漢同盟國的人力資源進一步提升,更多的英國遠征軍通過英吉利海峽,在法國北部登陸,向著德意志前線不斷進發,加入戰場!
依靠龐大的國力和人力優勢,反漢同盟國的兩條主要進攻戰線,還能保持著戰略進攻的態勢,雙方的戰爭越來越向著殘酷的一戰發展,唯一的區別就是因為先進火炮和機槍沒有被發明出來,雙方的塹壕不深也不長,主要還是依靠地面工事互相爭奪,而不是‘地下工事’。
手雷作為一款廉價的步兵殺傷武器,被大規模應用,幾乎成為了反漢同盟軍標配的單兵武器,當然,對太平軍天王近衛軍士兵來說也是如此。
在長期的鏖戰中,反漢同盟軍甚至利用繳獲的米尼步槍武裝起了一支支獨立的精銳線膛槍步兵團。
只不過,這些滿打滿算只有幾千人的線膛槍步兵,在數萬人交戰的絞肉機中,用處并不大,而且天王近衛軍使用的同樣是米尼步槍,在對射中,火力可以輕易壓制住反漢同盟軍那些線膛槍步兵團。
因此,這些線膛槍步兵團在反漢同盟軍中大多數情況下,只是一種慰藉,反漢同盟軍的主要戰術還是依靠兵力優勢盡可能拉近雙方距離,然后進行刺刀突擊。
在德意志鏖戰之際,意大利半島的反漢同盟軍卻面臨崩盤的危機。
在洪天成的嚴令下,第九和第十天王近衛軍師團不顧傷亡,對撤退中的意大利半島諸國聯軍殘部進行窮追猛打,最終在進入米蘭地區后,徹底擊潰了所有的意大利半島諸國聯軍主力。
自此,意大利半島諸國從上至下,爆發了陣陣恐慌,已經沒有多少軍隊對抗太平軍的糜爛、托斯卡納、熱那亞等瀕臨的國家,第一時間派出了代表向太平軍指揮官表達了‘和談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