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慣晴是乾坤賭船的掌柜,地位非同一般,過往雖也有借著賭斗來稱量來客本事的慣例,但大多都是底下學徒出手,像掌柜親自上陣的,近年來還是頭一遭,手中無事的學徒荷官此時紛紛在旁觀摩,端看是何等人物,要勞煩掌柜親自出手。
他們卻不知這是張慣晴擔憂應飛揚另有目的,有心攔阻,又怕手下人贏不過他,才會親自上陣。
“噌”伴隨清越一聲,張慣晴屈指將銅板彈出,小小銅板翻轉上飛,牽動所有人的視線,待銅板飛到頂點,正欲下落的瞬間,便見兩道人影同時沖起,伸手向銅板遞去。
只一聽規則,應飛揚便知內中另有文章,修者對自身肌肉勁力把控入微,想要正面還是要反面都是一個念頭的事,在張慣晴彈出銅板的一瞬,是正是反就已經訣定。但既然是賭局,應飛揚也非全無機會,畢竟規矩只規定銅板落于桌上,卻沒說是自然掉落,還是被人按落,所以,此賭說是猜正反,倒不如說是各憑本事,爭奪這枚銅板,將自己選得一面朝上按在桌上。
張慣晴體態略顯發福,終不及應飛揚身形利落,雖是同時起身,但應飛揚快了一籌,一展猿臂,便要將銅板納入掌中。
張慣晴卻是一掌直打應飛揚胸口,此掌勢頭凌厲,攻敵必救,掌風卻一絲不見外露,端見精妙,只一掌,就落得滿堂喝彩。應飛揚見狀,收掌回救,豎掌切向張慣晴脈門。
張慣晴卻只將腕一抖,避開這一切擊,另一手則覷見時機,手掌一伸,一股無形吸力透掌而出,便要將銅板吸入掌心。
玲瓏珍閣雖是器修門派,但也有幾套震場子的拳腳功夫。張慣晴此時所使的就是納寶妙手中的一招“四方來財”,名字雖是俗氣,手段卻是非凡,此招若練到極致。可憑掌上吸力將他人的法寶吸入掌中,并在短短一瞬間將寶物與原主的神魂印記抹消,反將法寶納為己用,正是憑著這手功夫,所以玲瓏珍閣才能算做器修第一派。任誰想在玲瓏珍閣面前玩法寶,都得先掂量下自己本事。
張慣晴此招雖未練到精純,但用來吸納一個小小銅板也是綽綽有余,眼看銅板將要被他吸取,卻聞應飛揚喊了聲“咄”
一口精純真氣從口中爆射而出,氣勁凝成一股直將銅板射飛,銅板被撞到側墻之上,又被彈得向上翻飛,隨后滴溜溜再度落下。
傳聞劍道頂尖高手,練有呼氣成劍的本事。繡口一吐,便是劍氣飛縱,應飛揚雖非頂尖,但也對此心向往之,所以曾琢磨著模仿一下,將真氣匯聚口中,聲音聚集一線一道噴吐而出。
只是威力實在太小,距離又短,擋下射到身邊的暗器都是勉強,更遑論以聲為劍取人頭顱所以也未派上過用場。卻在今日有了施展的余地。
局面回歸原點,隨即再起新爭,二人足方點地,又再度躍起。同時手上過招緊密,雙手四掌如繁花錯落,交擊震蕩,噼噼啪啪聲如爆竹一般響個不停,短短片刻,就已是數十招來回。
應飛揚與張慣晴一個劍修。一個器修,本事都不在拳腳之上,但數十招后也分出高下,張慣晴的納寶妙手雖沒練得精純,但這套掌法本就是上乘招式,經由張慣晴使來也是法度森嚴,氣象萬千。可應飛揚卻連拿得出手的拳掌功夫都沒有,只靠破字訣尋覓對方招式破綻并給與反擊,可謂無招無式,只憑快而精準四字。初始雖由能將對手哄住,但斗上一會,便失了章法。
張慣晴抓住破綻,翻手一探逼向應飛揚左手脈門,應飛揚右手來救,卻見張慣晴招式一變,單爪扣住了應飛揚雙手,所余的一手,已將銅板納入掌中,隨著下墜的身形,狠狠往桌上扣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