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真氣,變轉陰陽,應飛揚以近乎自毀的執念意欲脫困,但縱使榨盡體內最后一絲真氣,鏈鎖依然紋絲不動。
應飛揚終于難支,再度嘔出一口血,頭顱漸漸無力垂下,就在此時,鏈鎖光華大作,浮起星光般的咒字,照亮灰暗牢室。
而于此同時,一股清涼溫潤真氣從鏈鎖傳來,回流應飛揚之身,真氣自手少陰心經自行流至足陽明胃經,周游半圈后,轉回丹田之內,若一股清泉滋潤他干涸的丹田,應飛揚丹田痛感頓消,精神也隨之一震。
正覺奇怪之際,倏地,隨著叮叮當當的晃動,鏈條陡然收緊,應飛揚肢體被鏈條拉動,不得不改換姿勢,最后竟是擺出一個雙掌高舉托天,五氣朝元的姿態。
而真氣也改從手太陰肺經和手太陽小腸經灌入。
應飛揚此時才察覺,現如今灌入體內的真氣正是他先前發出的真氣,無怪乎無論他怎么變化陰陽二氣都無法是鏈條崩碎,原來這鏈條材質特殊,本就有吸納貯存真氣的功效,任如何灌氣都是如泥牛入海。
只是注入的陰陽之氣,再鏈條上周轉一圈后,竟又融二為一,成了陰陽并濟的小渾沌之力,雖是去十返七,總量上比原本注入的真氣略少,但卻是取精去冗,更顯精純,汩汩真氣凝練異常,幾乎要由氣態轉作液態。
而忽得,鏈條再度收縮變化,將應飛揚手向兩側拉伸,腳環也猛地一緊,迫使他不得不單足太高,這次又擺出了一個白鶴展翼的單足鶴立之姿。而真氣換做從腳底足少陰脾竟灌入,向兩臂手少陽三焦經流淌,源源不絕,生生不息。
應飛揚方才因逆行真氣而受損的經脈,竟真氣流入后,也變得涼絲絲的說不出的舒泰,先前痛楚轉眼消弭。
“這似乎,是在導引我修煉某種真氣”應飛揚有所察覺。
真氣修行分為“動”、“靜”二種,所謂靜修,就是盤膝打坐,靜心入定,便是外界天塌地陷,修行者也專注一念,紋絲不動,算是修行真氣的主流方法,應飛揚修煉的玉虛納神真氣就是需要靜坐修行的真氣。
而“動修”修真氣時便不是干坐著,而是要皆合特有動作。或需變化不同姿勢,或需結出不同手印,有的還需循著地脈靈氣,天象氣流便行走邊修煉,雖然動修可以更好的吸納天地元氣,但這便需得修煉時分心二用,以動作配合真氣運轉,不光使難度增加,更加劇走火入魔風險,所以一直難占主流。
而如今,不但不用他改換姿勢,甚至都不需主動驅使真氣行經走脈,運轉周天,鎖鏈會自行拉扯他擺出合適姿態,而真氣也順著鏈鎖從手腳十二經灌入,自行依著某種規律在體內流轉。這簡直是什么都不用做,就能把功練成,以至于應飛揚一時不能相信。
直到一絲絲精純真氣融入他原本的玉虛納神真氣中,使原本虛散的玉虛納神真氣多了幾分凝練,漸漸滋生出一股渾厚氣息,應飛揚才確信,這確實是修煉某種特殊真氣。
玉虛納神真氣本是凌霄劍宗弟子修煉的基礎真氣,作為一門筑基法門,玉虛真氣確實有其它真氣難以匹敵的優點。
一者、能夠變轉成陰陽寒熱,先天五行等諸多屬性真氣,使弟子在修煉之中,通過實際演練找出最適宜自己的屬性,作為今后發展方向。
二者、玉虛真氣有道家“虛懷若谷”之意,可以與絕大多數高級功法兼容,根基有成后再修其他功法也不會有功體沖突的現象。
所以凌霄劍宗弟子多數以它作為第一種修煉的真氣。
應飛揚所修的玉虛真氣,經由清苦道人親自修改變動,更添了幾分神妙,多出了吸納外力入體,轉為己用的功效。然而筑基真氣終歸是筑基真氣,玉虛真氣因先天粗淺,成長空間終究有限,且因虛的特質,所修出的真氣也偏于縹緲虛無,少了凌厲凝練,與應飛揚鋒銳劍意不甚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