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地面包括行星地面、衛星地面、小行星地面甚至還有戰艦內部;天空包括大氣層內、大氣層外、真空以及超高壓等等。
星際戰士不是超人勝似超人,不僅需要強健的體魄和過人的反應,還必須擁超人一等的大腦。
但是這種星際戰士的培養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他們是人類最頂尖的戰斗力之一,是人類以科技和知識全面武裝起來的超級精英,總之一句話,培養星際戰士的成本太高了。
后來,各個殖民星為了降低成本,基本不再訓練全能型的星際戰士,而是把各種訓練科目拆開,專門訓練針對某種環境的低配版,比如衛星和小行星的低重力環境。
嚴格地說,低配版沒資格稱之為星際戰士,但是經過漫長的時光沉淀,專指那一小撮高端戰力的專有名詞漸漸下放,只要是身穿動力裝甲,可以在太空和各種低重力環境作用的人類士兵,都可以稱之為星際戰士。
云月上陸戰主力,應該就是這種低配版。
可就算低配版也沒那么簡單,不是隨便找個阿貓阿狗就能勝任,拿長戈號來說,全艦三百多人,別說是合格的星際戰士,就是有資格參與選拔的人都挑不出幾個。
換句話說,就算低配版也不是大路貨,云月上的星際戰士肯定沒多少。
可敵人呢?一個波次就空降六七萬人,二十個波次就是一百二十萬到一百四十萬!
就算敵人的戰斗力不行,可總數擺在那兒呢,光是用人頭堆,也能把云月上那點人堆死。
想到這里,秦虎就覺得胸口堵得慌。
屏幕上,第二波敵軍已經離艦,正在落向地面,用不了多久,他們就能和第一波降落的敵人匯合。
十幾萬大軍,可不是鬧著玩的!
敵人的行動給銅陽方面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呂辰一聲令下,云月正面的基地馬上有了動靜,成百上千的炮塔升上地面,各種發射井一一打開。
可是先開火的不是云月,而是恰好運行到云月下方的赤月!
赤月上的基地首先接到開火命令,各種導彈不要錢一樣發射出去,好似一片烏云一般飛向云月。
敵人借助云月掩護自家的艦隊,銅陽方面將計就計,同樣用云月掩護來自赤月的導彈。
導彈群一直飛到云月附近,才調整方向飛向云月邊緣。
直到這個時候,指揮部才向云月下達開火命令,片刻之后炮火齊鳴,各種口徑的炮彈直取敵軍——云月的引力很小,又沒有空氣阻力,哪怕最普通的炮彈,也能繞著云月飛上小半圈,若是配上合適的彈藥,完全可以從云月正面一炮打到背面。
與此同時,各種導彈飛出發射井,沿著云月地表一路疾飛,與來自赤月的導彈群合兵一處之后,猛然加速越過分界線,出現在敵人眼中。。
部分導彈從空中落下,彈頭直接在空中分解,狠狠砸進集結的敵軍之中。
更多導彈直撲空中的敵艦,逼得敵艦不得不開火攔截。
導彈多焰彈更多,不知道多少打空的焰彈落到地面,其中一部分恰好落到登陸的敵軍頭上,登時炸翻一大片。
登陸?哪有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