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遠了點。”秦虎說,“要是再近些,咱們就一口氣飛過去!”
“很不幸,讓你說中了。”青衣說,“我沒能在第三目標之后找到合適的落腳點,越過第三目標之后,最近的恒星也在四千多光年之外,以長戈號的航程,根本不可能飛過去。”
“秦虎大吃一驚:“不會吧?”
青衣解釋:“根據我的計算,三千光年確實非常不合理,不過我們的觀測手段有限,看不到光線黯淡的紅矮星,等到了第三目標再重新觀測,應該能找到合適的落腳點。如果確實沒有也沒問題,我在側面找到了幾顆恒星,可以繞過這片虛空。”
長戈號的目的是核球,更確切地說,是靠近矩尺臂的核球遠端!
直到現在為止,長戈號上這幾個人都不知道核球的兩端到底該怎么叫,又不好隨隨便便就給起個名字,只能遠端、尖端之類的先叫著,總之這幾個人知道是什么意思就好。
“這樣啊!”秦虎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那就沒問題了。”
想跨越臂際空間,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航線,說句不好聽的,長戈號一旦離開矩尺臂就很難回頭,最理想的情況是航線上的每一個中繼點,都在長戈號的作戰半徑之內!
換句話說,就是每一個目標的距離,都不超過長戈號最遠航程的一半兒。
如此一來,就是目標選錯了,長戈號也有退回去重來的機會。
反過來說,一旦目標位于作戰半徑之外……長戈號飛到了地方,脫出了超光速,卻發現什么都沒有,就是帶了工程艦,都沒地方補充燃料,到時候想哭都找不著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拆戰艦造燃料。
好一點的結果,是恒星確實不見了,可多少剩下一點小天體什么,如此一來,就能保住戰艦。
當然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很低,因為人類戰艦有一條鐵律:在超光速跨越星際空間的時候,一定要盯住一顆恒星!
這樣做有幾點好處,首先是可以通過星光校正航向,避免戰艦偏航……眾所周知,恒星不是固定不動,在幾百幾千光年之外看到的星光都是幾百幾千年之前的老黃歷,那顆恒星實際上早就不在那個位置上。
可以說,恒星就是跨越星際空間的燈塔,沒有恒星指路,甭管多先進的飛船戰艦都得迷航。
其次,星際空間看似空無一物,實際上有很多不在恒星束縛之內的天體,比如流浪行星,流浪小行星或者其他什么東西。
一旦這些雜物擋在飛船的航線上,后果必定不堪設想。
超光速飛行時,星光在飛行器正前方多重疊加,再暗淡的恒星,也會變得非常明亮,而且是速度越快亮度越高,一旦有什么障礙擋在航線上,就算航線上的雜物被恒星的光輝淹沒,也能通過觀測光度的細微變化發現異常,從而及時脫出超光速,避免撞擊事故。
最后,超光速的飛行過程中極少改變方向,但在特殊情況下,也有這樣的例子,比如長戈號就這么干過。
若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在超光速時變向和自殺沒什么區別,只有從恒星轉向恒星,才能保證飛行安全。
總而言之,安全無小事,不管多么先進的飛行器,在超光速的情況下發生撞擊,都免不了艦毀人亡的下場,唯一的預防手段,就是提前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