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些只是最基礎的成效,齊策很重視,但他現在已經不僅僅看的是這些。
因為齊策的青訓項目已經不僅僅在青訓上面,因為齊策通過這些年做青訓還發現了一個問題。
青訓,并不是真正的土壤,并不是根基。
真正的根基,還是要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
青訓只是職業的土壤,職業的根基,但要知道,有一個非常關鍵的點是很多人都忽略了的。
青訓,其實也已經經過了一層層的優勝劣汰了,能進入到職業梯隊的青訓球員,這些孩子都已經是在同年齡段出類拔萃的了,可以說,青訓在十五歲左右這個年齡段,就已經是天花板,早就不是什么根基,土壤了
真正的土壤,還是在校園
只有踢球的孩子足夠多,那么到青訓的孩子才會多,那么做青訓,才有意義
齊策做了兩年就發現,選材面并不廣,就是因為學校里踢球的孩子不多,于是齊策想出了一個長遠的計劃。
今年年初,亞洲杯衛冕之際,齊策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宣布準備創建區域性質的中小學校園比賽,甚至校內對抗賽,近些年,國內的足球氛圍濃厚,這個項目得到了不少響應,齊策打算先從自己的大本營也就是江浙滬一帶開始搞,基本的愿望是在未來十幾年,到自己退役的時候能推廣向全國。
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但好在齊策影響力足夠大,政府也比較支持,半年內江浙滬一帶已經有數百家響應的中小學,齊策和徐跟寶為此成立了一個管理機構,徐跟寶為名譽主席,齊策是投資人,并從韓國,日本找來了不少相關經驗豐富的人員來進行管理,日韓的校園足球模式是現階段中國比較可行的方法,這是一個長期的,大筆的投資,齊策已經做好了準備。
齊策的舉動,讓中國基層足球也在悄然發生改變,省級聯賽,市級聯賽都開始悄悄地有了些關注度,低級別聯賽也開始慢慢有人關注,這一切都是氛圍所致,有了成績,有了關注度,就逐漸有了氛圍,這個本身就魅力四射的運動不難讓人喜歡上。
基層足球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足球是青春飯,大家踢球踢出來還是要賺錢的,那么基層會慢慢往上蓋,到了職業這一階段,如果參與的俱樂部越來越多,那么職業化的也會越來越多,崗位也越來越多,球員們踢球出來也能賺到錢,這才是最重要的。
只是,這一切都還剛剛上路而已。
這條路無比漫長,無比遙遠,沒有盡頭。
但,那又如何
這條路,一直都會走下去。
只要有路,就會有人,或者說,本來是沒有路的,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永遠都有人在路上,那么剛剛上路,又有什么區別呢
要做的,只是不斷向前。
全書完
7017k
xbi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