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策首開記錄之后,斯托克城也沒有改變他們的打法,對他們來說落后并不可怕,只要不輸的太慘,球隊都能保持自己的風格去打比賽。
球還是在天上飛來飛去。
這是斯托克城比賽的常態,但可惜的是,這場比賽并不那么奏效。
老實說,斯托克城的效率確實是非常高的,從進球后到上半場結束,斯托克城的控球率又稍微高了一些,最后十五分鐘比賽接近四成,上半場則是37的控球率。
射門次數對比是5:6,是的,斯托克城甚至在最后時刻把射門數趕超了切爾西,克勞奇一個人就完成了四次打門,他的搭檔瓊斯兩次,兩名前鋒包辦了所有的射門。
這也是斯托克城正常現象,作為最最傳統的442陣型,其他球員幾乎不會進入到切爾西的禁區,兩條邊也是基本就抱緊邊路,也不太會進禁區也不內切,就負責傳中。
當然,斯托克城效率高是高,但大部分也是比較勉強的射門,真正產生威脅的并不多。
因為高球總是很難控制的。
不論是邊路傳中還是后場起高球直接找前面,成功率低是大多數球隊特別是豪門不愿意這么打的原因,斯托克城雖然轉化射門方面做得很好,但大部分都是強行射門,還有就是不是很靠譜的頭球。
下半場。
希丁克認為上半場切爾西的表現還可以,這一場在中場休息沒有做出變化。
球迷們對上半場的比賽也很滿意,因為控球率高。
其實,在穆里尼奧的灌輸下,切爾西崛起之后給人的印象是鐵血防守,快速反擊,但其實阿布并不喜歡這種風格,他和穆里尼奧之間的關系也非常微妙。
從舍瓦事件就能看出,阿布想要的切爾西和穆里尼奧的切爾西并不是一個東西,相比之下,阿布更喜歡希丁克的切爾西。
希丁克在執教強隊的時候還是會展現出荷蘭教練的本色,就是進攻
他的進攻方式和克洛普不一樣,克洛普強調的是速度,頻率,還有在前場的逼搶,而希丁克強調的進攻方式倒也不是全攻全守,而是滲透。
面對斯托克城這種追求高舉高打風格的球隊,希丁克的走地面的風格對上斯托克城,就顯得技術性十足。
這種地面流和高空流的對決,高空流追求的是效率,但在防線不弱的切爾西面前其實他們大部分的效率都控制的很差,射門很勉強,對于這種球隊而言踢強隊的時候,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去碰運氣。
切爾西則是通過大量的控制,邁爾,奧斯卡和拉米雷斯三個人組成的新中場組合不斷倒腳傳接,前面小快靈面隊那些高大后衛也很有優勢。
五十九分鐘。
馬塔一記精妙直塞送到阿扎爾腳下,后者連續晃動突破后低射近角得分,2:0
這球一進,大局已定。
大部分球迷本身是這么想的,卻沒想到斯托克城在短短三分鐘之后就進球將比分回到了一球的差距。
還是高空球。
后場,邁爾的挑傳沒有過掉肖克羅斯,斯圖里奇撲了個空,肖克羅斯將球頂到邊路,阿扎爾上前攔截沒能攔住威爾遜,后者把球迅速給到中場。
懷海德拿到球之后他都沒有看前面,就是起腳高球往前吊。
斯托克城堅持這種打法已經數年,有些球員們甚至都不需要看前面隊友的跑位,他就知道大致應該往哪里傳。
克勞奇在和特里的爭頂中搶得了先機,特里身高還是差了點,克勞奇都沒有起跳,就把球往后面一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