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炎靈簡單做了下盤算,還是能夠肯定如果拿己方三百來人去同戰梨花的輕騎兵團硬碰硬,結果不會比元慎等人更好。
所以他一面放慢了馬匹步調,一面朗聲向后軍傳達戰略部署。
堵不如疏。
他要給對方讓出不需拼命的生路,教己方隨對方的沖擊之勢邊退邊打邊拖。
拖延打法不一定能等來另兩路友軍,但只要能拖下去,與之持續斡旋,死傷就不會太重。
龍炎靈沒想著把對方每一人都留下。
還是擒賊先擒王的道理。
只要他們這三百來人能夠拖到他把戰梨花斬落,余者不攻自破。
錢塘道上,兩軍相遇,相去百丈,各自調整起進兵節奏。
不論是戰梨花,還是龍炎靈,均神情凝重,如臨大敵。
從二人在平海郡第一次相遇開始,仿佛命中注定就得戰上一場。
彼時龍炎靈是帶著義云山莊莊客去平海郡接送南下的牛軻廉父女等一行,而戰梨花卻是領著數十名兵卒在官道上操練。
不管戰梨花是否叛出中州,都無法否認自己是朝廷打造出來的一桿槍。
龍炎靈則是在江湖中磨礪出來的另一桿槍。
面部線條剛硬、五官頗為陰柔的戰梨花若是卸去一身甲胄,白衣佩劍,在容貌足可同洛飄零與公孫煜之流相較,填補上而今空缺出位置來的四大公子之美稱。
方臉大耳、粗眉英挺的龍炎靈哪怕不穿甲胄,也有不怒自威的將領之風,更像是生而戰于沙場之才。
命運軌跡毫不相同的兩桿槍錯進錯出、宿命般地走向同一交點。
兩道目光只好相遇。
在空中對炸出看不見的花火。
戰梨花想不戰而走。
龍炎靈看出戰梨花想不戰而走,卻一定不會任之溜走。
戰梨花看出龍炎靈那不死不休的架勢,便知今日錢塘道上兩人至多只有一人能活著離開。
那便戰吧
不到八十丈距離時,二人不約而同地率軍沖鋒
銀白輕騎來得飛快。
另一邊的馬匹跑得不但不快,反而隱隱有停馬反跑的趨勢。
兩軍相交在即,戰梨花已看破龍炎靈意圖,可要想突圍沒有退路,只有前沖
一快進一慢退之下,雙方騎軍到底還是完成了碰撞,卻絲毫不見騎軍沖鋒時一沖見生死的場景。
不少人注意到騎兵洪潮中出現了兩道異流
白馬銀槍與黑馬金槍于雙方騎兵間穿行、如入無人之境。
兩桿長槍很快相遇
二人都欲畢其功于一擊,是故沒有任何保留。
在沖鋒途中對真元爆發量、出槍力道和精準度的調整把控都已磨合到了極致
這樣兩股勁力的交碰已超乎尋常,幾可謂是神通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