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宮的正殿面闊九間,很宏偉。
不過謝燠今天沒打算和兒子搶風頭。
再看兒子穿著龍袍,好像看到自己年輕的時候。
但他比自己年輕時更穩重,沒有自己年輕時的戰戰兢兢。
雖然有各方面原因,謝燠就看到自己一路走來,挺好。
陪著新皇來的,主要是皇室、以及重臣。
有些人在掂量著這對天家父子。
雖然皇帝才是正主,但太上皇的實質性影響并不小。
他們若是有個矛盾,對誰都麻煩。
謝燠有明確下旨,像大朝會、祭天等他都是要去的,早朝肯定就不去了。
若是有事,會到紫宸殿。
或者說禮儀上會到含元殿,但正衙是不進的,紫宸殿也叫內衙。
萬壽宮的位置有點特殊,在后宮。所以眾臣要見太上皇并不方便。
雖然后宮很大,完全能劃出一條路,需要的時候像御道、其他人回避即可。
以后若是在永壽宮,從宜春苑走。
謝籀對著父皇、心情也復雜。
前世不知道怎么將路走的亂七八糟,現在有父皇感覺還是不一樣的。
并不是說他這么大了還賴著,這就是心情復雜吧。
至少他媳婦兒是希望大家都在,董氏、崔氏若是好、都在也行。
現在,謝籀恭敬的坐在父皇身邊,提議“宋王以后見兒子不拜了。”
謝燠點頭。宋王算他曾祖輩,再拜他是不太合適。
宋王很感激“臣能不能退位啊”
謝籀和父皇商量“可以吧。宋王為大趙、為謝家操心多年。”
謝燠點頭“由世子襲爵。宋王尊號下群臣議。”
宋王辭“臣老矣,豈敢稱尊唯侍奉老母。”
吳王勸“要有尊號的,老祖宗也該有。”
宋王趕緊推辭。他老娘再尊就該尊成皇太太太太后了。
申王以為“不如為宣懿太妃”
謝燠點頭“宋王尊為宋宣王,孝養宣懿太妃。”
尊號和謚號不是一回事。并且五日一看老祖宗、回來和圣皇回稟。
宋宣王就認了。反正他在家和老娘安度晚年。
他兒子都快五十歲了,不能做一輩子的世子。
宋王世子襲爵還得一陣。
謝籀又盯上吳王“伯父常朝等見朕不拜。”
謝燠準了。
吳王推辭。
謝籀誠懇“朝中還需多仰賴伯父,宜加九錫。”
吳王忙辭九錫這玩意不好,再說他都想回去養老了。
最后,吳王說“天下定,臣愿受之。”
怎么樣算天下定
目前來說至少要滅了大石國,那時候吳王年紀也大了,受了九錫就在家養老。
這作為吳王的一個榮耀定下了。
別的那就不急了,現在,得去宣政殿上朝。
謝燠目送兒子出去,把大孫子留下來。
謝埸小朋友才三歲,要上朝得十年后。
安興坊。
大家還在熱鬧著,宮里的消息飛快傳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