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一起回家,一家人會去逛超市啊菜市場之類的,有時候在路上看到賣好吃的也會停車買一點,今天不能夠,回家后,左海英一直沒發力,跟往常一樣,謝隱做飯,她帶孩子們消毒洗澡換衣服,然后出來給他搭把手,再喂小桃子吃飯,給蒲題換個尿布喂個奶,基本就差不多了,能躺下了。
謝隱收拾的比她要快一些,他從來不會先睡覺,要是左海英沒回來,他就坐在床上看會書,還會戴上防藍光眼鏡。
看起來就有種說不出的儒雅,弄得左海英心跳如雷,都不知道怎么說他了。
等蒲題睡著,小桃子也睡著,她才伸手抓住謝隱的衣服,又朝門外指了指,意思是出去說。
為了防止孩子驚醒他們不知道,左海英順手留了道門縫,然后就是一頓興師問罪,謝隱聽了半天,大概聽明白了,她在學校里請教了有多年理財經驗的老教師,得出的結論是,普通人不可能一個月通過買基金賺這么多錢,所以這錢來路肯定不明。
左海英垮著臉“你,你真是為什么要這么做啊,咱們家不愁吃穿,沒錢慢慢攢也就是了,你可倒好”
謝隱知道她是擔憂關懷,自然不會生氣,因此用極近淺顯的言語,大致上給她解釋了一番,別看他語氣溫柔,說話也斟酌字句,但提煉出的中心思想很簡單胡老師不行,大部分人不行,可他行。
他直接把賬戶打開給左海英看,一一向她講解,左海英雖然是沒聽懂,但也沒看出來哪里不對,恍惚了一陣子,突然問“所以我們是真的很有錢了”
“嗯。”
她倒抽了一口氣,拿過手機去數那一連串的0,生怕數錯,又接連數了好幾遍,然后呆呆地看著謝隱“那我可以多買兩斤車厘子了”
“今年車厘子比往年要便宜不少,你買再多都可以。”
從小到大,左海英就沒這么富裕過
父母對她不算差,吃穿都有,供她上學,不過也僅止于此了,要是沒有弟弟,可能左海英沒什么落差,但有弟弟左海洋存在,父母的偏心就變得格外明顯。
左海洋初中時,父母能給他買幾千塊的球鞋,左海英高中時學校組織買練習冊,加起來一共要一百二的資料費,左海英要了好幾次,最后母親掏了錢,嘴里還絮絮叨叨說她花錢多,要她以后得有良心,不能不孝順,不能不幫襯弟弟。
等上了大學就更明顯了,左海英一個月只有五百塊錢生活費,而左海洋一個月是兩千,左海英的手機是弟弟不用淘汰下來的,筆記本電腦也是,大學四年她都沒怎么買過新衣服。
甚至于左海洋在大學里談了個女朋友,父母還給他戀愛經費,左海英一毛都不帶多的,后來左外公直接問左海英,說人家大學生在學校都勤工儉學,不僅不問家里要錢,還能給家里錢,你怎么不能
左海英從那之后就一直在做兼職,從大三開始,就不問家里要錢了。
最可笑的是,左海洋考了個民辦大學,學費高昂,家里給他全額付,左海英卻得用助學貸款,還得自己跑去申請。
但爸媽又不是真的一點都不在意她,長時間沒聯系,會打電話關心,她放假回家,也會給她做一桌子好菜,因為有這樣的溫情在,畢業后,左海英選擇回家考教師編制,然后在父母的安排下相親,最后嫁給了蒲波。
工作了,有穩定收入了,卻又結婚生孩子了,小孩子的奶粉跟尿不濕真的好貴,家里處處都要花錢,雖然蒲波把工資卡都給了她,可左海英節儉慣了,她很害怕萬一有個意外身上沒有錢,所以能省則省,要不也不至于謝隱替代蒲波的人生后,家里才慢慢買來洗碗機洗鞋機掃地機器人之類的家用電器。
沒有人的天性是奉獻,都是后天被迫形成的,誰不愿意每天就只吃喝玩樂什么都不用操心
可誰給左海英這個機會呢
見她盯著手機余額一副呆相,謝隱想了想自己買的那些還在路上的禮物,覺得等她收到了應該不會生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