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牧野走出公安局時,霍冉和張開正在車里吵架,二人一見袁牧野走了出來,立刻不再互掐,假裝什么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袁牧野自然不會拆穿他們,于是也就全當什么都沒有看見。
“什么情況”最先穩定情緒的張開說道。
袁牧野聽后輕嘆一聲說,“不太樂觀,紀星宇還是唯一的嫌疑人。”
霍冉一聽就著急的說,“為什么難道就因為他當時在家里嗎可那是他家,他不在家里能去哪啊”
張開聽了就一臉想罵人的表情,可礙于袁牧野在場,他就運了運氣,然后繼續問袁牧野說,“你覺得能是那小子干的嗎”
袁牧野搖搖頭說,“說不好一切還要看警方調查的結果。”
張開一聽就表情夸張的說道,“得是什么樣兒的人,才能把自己爹媽全都殺了呀”
袁牧野聽了就輕哼一聲說,“其實弒父弒母的案件并不罕見,我就曾經見過一個12歲的男孩一刀捅死親媽的案子,而且最讓人感到無奈的是,那孩子殺人的理由僅僅只是因為他媽媽管他管得太嚴厲了。”
“12歲靠這不是小畜生嗎”張開憤憤的說道。
“像這種案子,兇手本身的性格固然有很大的原因在其中,可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很關鍵的問題。錯誤的教育方式遇上性格偏激的孩子悲劇往往就是這么發生的。”袁牧野沉聲說道。
“可小宇的性格并不偏激,他的性子真的很好,小時候我們在一起玩的時候,他從來都不會生我的氣”一直沒說話的霍冉突然悶悶的說道。
張開聽了卻冷笑道,“傻小子,表面上不生你的氣,可他心里真正是怎么想的你看得出來嗎”
“你個大老粗,就你看得出來”霍冉不服氣的反駁道。
這一點袁牧野還是同意張開的觀點的,別看張開這個人平時大大咧咧的,可他一看就是那種“粗中帶細”的爺們兒,和他相比,在“看人”方面霍冉不如張開。
回到54號,鍛鋒見三人臉色陰郁,就問問了情況,袁牧野簡單說了說,總之一句話,情況并不樂觀。這事兒如果沒有霍冉這層關系,讓他們三個人誰看都會覺得這個紀星宇就是兇手。
一個大學畢業賦閑在家的無業男青年;一對一心想要讓兒子出人頭地的嚴厲父母;再加上一把染血的剔骨尖刀;還有案發現場其它零零總總的線索真的很難讓他們不去懷疑這個紀星宇。
下午的時候袁牧野接到了徐礪的電話,dna對比結果出來了,刀上的第三組血跡就是紀星宇的,而且他左手虎口處的刀傷也和兇器極為吻合。
如果說僅僅是一個線索指向紀星宇,那也許會是個巧合,可當眾多線索全都指向他時就一定不是什么巧合了。這一點袁牧野連自己都說服不了,又怎么去說服別人呢
但是為了霍冉,袁牧野晚上的時候還是要再去一次現場的,因為只有那樣才能得到他最終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