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把袁冬初放走了,以后再見面,還不知是什么時候。
在這期間,說不定他們又找上別的什么人合作,或者真的就像規劃那樣輕描淡寫的,另有簡單快捷的方式,袁冬初和顧天成僅憑自己的力量,很快就能做起來。
那時,偌大的鴻江船廠,專程去易水縣下轄鎮子,找一個不入流的小買賣尋求合作,會被人笑掉大牙,而且也太被動了。
通州碼頭,一個不礙事的邊角,赫然放了兩張桌子,顧天成大咧咧的坐在桌后。
桌面上,筆墨紙硯一應俱全。
四個年輕人,都是一水的短打衣裳,一邊兩個,站在顧天成身后。雖然衣著整齊,但稍稍有些眼力的,都能看出這四人身上那種混跡市井間、或戾氣、或刁滑的氣息。
在他們頭頂上,一條顯眼的橫幅,高高的撐起來,上面寫著四個大字“誠運投遞”。
為了更說明問題,也為了照顧廣大勞苦大眾沒受過文化教育的客觀原因,在橫幅上四個大字后面,簡潔勾勒了一匹飛奔的駿馬,還有書信和包裹、包袱的圖樣。
遠遠望去,這個橫幅很耀眼的宣告著投遞和信差的信息。
另一方面,顧天成也著手在通州府各個街區進行了相關的宣傳。
古代嘛,宣傳的方式也特別簡單,顧天成派出幾個人,帶了若干銅錢,就把事情辦妥了。
通常兩個銅錢,就能雇一個流浪兒或者小乞丐,按照袁冬初要求的內容,把訊息吆喝的滿大街都知道。
古代的信息傳輸,說慢,那是非常的慢;但要說快,也能飛快的。
就像一些流言蜚語,今天在某個角落發生的事,如果有人刻意宣傳,說不得,一頓飯都沒吃完,外面的三姑六婆就知道了,并且還能嚷嚷的滿大街都知道。
袁冬初接出的兩條船到達碼頭,和等候的袁長河碰頭,停靠在預定泊位時,顧天成這邊人氣漸長,已經有人過來詢問投遞業務的細節了。
袁冬初和秦向儒把船交待給袁長河,便直奔顧天成這邊。
待到秦向儒坐在桌后,他那天然的正直和誠懇容貌,立即讓投遞的可信度,從負數直接飆升到了正值。
詢問業務細節的人,熱情也直線上升,都是沖著秦向儒去的。
秦向儒略有局促,但解釋的也算清楚。只是,面對眾多人的眾多詢問,有點顧不過來。
被冷落的顧天成大受打擊,單手托著下巴,兩眼望天、百無聊賴。
轉眼看到袁冬初站到桌前,才把手放下,抱怨道“真想不明白,我解釋的那么清楚,大家伙兒怎么就聽不進去呢又問景文一遍,他說的能有我清楚嗎”
說著話,還頗有怨念的瞟了秦向儒一眼。
秦向儒本就坐在他身旁,聽到剛才的話,已經心里打鼓了,正往他這邊看呢。
兩人正巧對上眼神,秦向儒連忙回頭,把接下來的說辭也忘了,尷尬不止。
顧天成一看就樂了,對著袁冬初笑道“你看,景文他就是不如我說的清楚。”
袁冬初無語望天就這沒正行的,怎么當的那么多人的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