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這種情況,都是大人們咬牙肉痛的隨禮,孩子們歡欣鼓舞、吃的開心無比。
節日還要往遠處送禮品對不起,咱們窮人不整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
古代信息和交通極不發達,有的地方陸路走一趟,需要一兩個月。大家連飯都吃不飽,瘋了才弄這種事。
有錢人家有送節禮的習慣,但人家那都是安排自家管事和下人,車馬拉運的,從一地趕赴另一地。
有的人家東西多且貴重,為了安全,或者還會從鏢局雇兩個鏢師。
但這就不是在貧苦線上掙扎的大眾百姓可以理解的了。
面對兩個大男人的困惑目光,袁冬初解釋道“節禮這種事,以往都是大戶人家府上才會做的事情。咱們現在爭取的,是一些家境不是大富,應付這些有點難度,但也羨慕這種聯絡方式的人家。”
“哦,”顧天成聽出點門道,“讓那些沒能力派出眾多下人,又很想走這種門道的人家,走咱們信局的路子,是這樣吧”
“對,”袁冬初說道,“還有一個原因,眼看著入秋了,很多在外做工、安家、做生意的人,會愿意給家里和親人報個平安。信件沒什么分量,投遞費用也低,相信很多人都愿意試試信局的投遞方式。若試好了,能給咱們誠運投遞揚名。”
顧天成連連點頭“對的,就是這個理。”
他還能繼續發散思維“就算豪富之家和官老爺的府邸,若是運幾車節禮,動用的人力、車馬和一路上的開銷,也是一筆不菲的支出。誰家愿意拿銀子打水漂用咱們的信局,派一個管事、幾個下人便可,指哪兒咱能給他送哪兒,省老鼻子銀子了。”
袁冬初連連點頭,她也是這個意思。
富豪權貴的生意一樣做,不但給自己加了層護身符,不受當地地痞和官員盤剝,還能賺多些的銀子,好處多多。
袁長河坐在一旁,一會兒看看這個,一會看看那個,大開眼界。
他果真的是老了啊,跟不上年輕人的想法。
“省啥銀子了”劉啟元見這邊氣氛正常,果斷跑來搭腔,坐在顧天成身邊發問。
顧天成斜他一眼,再看看周圍,說道“咱們這樣還真不是個事兒,相當于在人來人往的露天場所商議要務,隨隨便便就被人聽去機密。”
劉啟元被說的一臉尷尬,怒道“說話能不能講究一點,我是隨隨便便什么人嗎”
顧天成回答的就更敷衍,更隨便了,“我這不是忽然想起來,就事論事的嘛。咱自己人,哪用得著如此多心。”
“不和你計較”人都這樣說了,作為自己人的劉啟元也沒了脾氣。
袁長河充當著和稀泥的角色,“這還真是個事兒,應該考慮了。我這就找房子準備搬家吧,啟元你也幫忙打聽有沒有合適的。咱們找房子時,距離碼頭近些,尋個有大些堂屋的小院,日常商議事情可就近使用堂屋。”
“這樣最好。”天成贊成,“還有景文那邊,他下個月辦喜事,娶親肯定是在延浦鎮秦家。但秦老爺答應,要給他牧良鎮買個兩間房的小院子。我再找他問問,能不能你們倆家住隔壁,街比鄰右的好關照。”
說完袁秦兩家搬家的事,他再問袁冬初“這次投遞的回執,要盡快返回通州,那咱這就著手開始準備吧。牧良鎮和易水縣這邊,交給小滿,讓他帶幾個小子,宣傳要去通州的消息,有沿途捎信、帶東西的人家,這就可以找咱們接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