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現成的糧食危機確實是得到了緩解,不停來往港口和鎮子里的村里人也得到了實惠,畢竟這是一個無本的買賣,賣出去價格還挺高的,縣里人有錢有處花了,總算是能糊口了,大家都開心了,這事兒便算是平息下來了。
縣令覺得自己有本事,五皇子也算是松了一口氣,還好這事兒沒鬧出來,否則可就壞菜了
后怕的五皇子也不敢繼續在這里呆著了,把審問造謠污蔑的事兒交給了縣令,自己帶著人連夜,快馬加鞭的往皇城去了。
他出來也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也是該回去了
五皇子走了,縣令原本還又抓了幾個人,但是聽說五皇子走了的百姓又鬧騰起來了,不少被抓的人的家里人在縣衙門口又哭又鬧的,縣老爺覺得煩,讓人把這群人抓起來打了一頓后就給放了,不過卻沒有再抓人了,這事兒好想就這么不了了之了。
然而誰能想到,也就是五皇子走的第三天,金美玉這邊派人來了,派過來的是一個管事,為的便是詢問那造謠的事情的結果。
結果什么結果,縣令覺得這管事很煩,問東問西的,就像是聽不懂人話似得,而且他這會兒看太平郡主也煩得很。
歷來地方官和被分封的這些皇親國戚的關系也都很微妙,畢竟官員是朝廷的官員,并不是這些皇親國戚的官員。
所以縣令面對這個管事,敷衍了兩句后就把他趕走了
之后的三天,這管事來了五次。
第一次是縣令見的,第二次和第三次是師爺,第四次則讓這管事等了好久,后來有衙役說縣令和師爺都有事。
最后一次,直接沒讓這管事進衙門
管事表示很氣憤,隨后麻溜回去給金美玉報信去了。
而金美玉的處理方式也很簡單,也停了這附近給縣城送魚貨的村子的魚雜
留在港口的那些官員察覺到了不對,覺得這么做不好,想要去見見金美玉,卻不想金美玉連面都沒見,直接把他們打發了
從往返的漁船上下來,想要見金美玉的兩個官員的面色并不好,卻不想剛下了漁船,就被一個管事給攔住了。
這管事正是沈三十,也是他去的縣城見得縣老爺
沈三十才留下沒幾天,就得到了帶他的管事的認可,直接走馬上任,成了新的管事。
港口這邊的事兒多,管事這邊的人員本來就有缺口,多加一個沈三十,也是管事們愿意看到的事情。
畢竟沒人愿意沒日沒夜的加班算賬還要核對賬目,黑眼圈越來越濃,頭發更是一大把一大把的掉,能有個人幫他們分擔分擔那也是好的
沈三十走馬上任后,干活也十分的麻利,而且嘴還甜,很快就適應了現在的生活。
這不,金美玉讓人去縣里問問情況,沈三十自告奮勇的去了,并且干的也不錯,所作所為和帶回來的消息,都十分的符合金美玉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