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她本身供應不起這樣的消耗了
她有很多賺錢的法子,卻依舊只維持著之前的規模,并且不斷的擴張和海外商人的交易,一點點,有目的的耗空了自己
她算過,國庫中的銀兩就算有,也肯定不多了。
皇帝的私庫這些年必然也被掏干凈了,否則上一次賞賜的那些東西里,也不可能混進了那么多御賜之物來湊數
算準了時機,金美玉才放任著赤字和虧空,為的便是為之后的販賣糧食做準備。
金美玉算計這一通,怕的便是皇上下旨,說以朝廷的名義來買金美玉手上的糧食。
買和捐可是不同的兩個概念。
買,金美玉弄來的這些糧食就不能賣給其他人,要是賣給了其他人,那便是不知好歹,很有可能會被彈劾,甚至是入罪。
捐,那是她自主的行為,這其中有轉圜的余地。
而且,皇上如果真的下令要買,把錢拉來坐實了要買這件事,之后要是皇上說沒錢了,那個欠條過來,讓金美玉這邊賒賬,你說賒不賒
肯定是要賒的。
有一有二有三有四,次數多了,先不說她能不能承受得住,光是這一筆筆的銀子,日后要是這天災過去了,朝廷能還給她嗎要知道,那可不是什么小數目
如果朝廷真的還不起,她真的能讓朝廷還嗎
想來到時候,就是她的死期了
所以,金美玉卡著點,讓自己拿不出錢來,也算準了朝廷這會兒拿不出購買一批糧食的錢的時候,放開了賣糧食的限制,讓一切都一迫不得已來解釋。
金美玉這一手玩的粗糙了些,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其中的算計。但是金美玉也很清楚,年紀小,沒上過私塾,身邊沒一個有計謀的謀士,這些都是她的優勢
這樣的她,就算因著經驗太少,謀劃過于粗糙,也很少會有人把懷疑的視線落在她的身上,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一個巧合,畢竟港口這邊每時每刻能制造的糧食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別說金美玉這個小孩子了,任何一個世家也都能在這樣的糧食數量沖擊下破產
所遇,最后很多人都會把這個歸功于時也命也,隨后加入購買糧食的浪潮中
就算是皇上,在生完氣之后,不還是權衡再三之后,下了那么一封圣旨嘛
金美玉不是沒想過,要是皇上無恥的直接下了購買的圣旨,隨后說國庫空虛,直接打欠條的可能性,。
雖然,這樣最吃像太難看,很容易落下詬病,但是要是皇帝真的這么辦了,她也只能先認下來。
她想過這樣后的處理辦法,畢竟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做要臉的事兒。
如果情況真的變成了那樣,那她也就只能舍了這一身的家當,榨干自己最后一點銀兩,之后停止海外貿易
只有這樣,才能讓皇帝重新下達圣旨,罵一通她死腦筋,不知變通后,言明她可以賣給其他人了。
金美玉可謂是把事情都想全了,這事兒反反復復的在她腦子里出現,在塵埃落定之前,她只能不停的在腦子里完善這陽謀,就怕中途出現什么意外
好在,最后的結果是好的,沒出現什么波瀾。
把本子燒干凈了,金美玉用木棍捅了捅火盆,確認里面的紙張都燒成灰,沒半點殘留后,才把棍子丟到盆里,撒了一碗茶水到其中。
“好了,把它拿下去吧。”
賣糧食的事情任重而道遠,這其中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就比如,這糧食的定價問題。
身邊的這些人的家族,拿到了量時候,因為金美玉的身份,都是高高的給的。
但是這個價格不能沿用,畢竟不是誰家都是大家族,都有厚實的積累可以拿來賣糧食。
而就算大禹朝的富人多,那也不成。
真正餓肚子的還是窮人,窮人沒那么多的錢來買高價的糧食。
并且還要提防那些叛軍,要是讓那些叛軍買了大量的糧食回去,那便是給了皇上一個理由,讓他插手到販賣糧食的事情當中來
這并不是金美玉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