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嫁妝便是一個女子在夫家的底氣,金美玉的嫁妝少的如此可憐,日后她真的能在夫家把日子過起來嗎
原本議論紛紛的話,在慢慢發酵后,最后匯聚成了比較統一的惋惜。
他們到沒覺得金美玉真的窮,畢竟運錢來的是金美玉的人,別人好奇,問上一句,對方也是會回答的。
所以京城里的人全都知道,這太平公主是個難得的好人。
她出身于微末,是個普通的鄉下姑娘。
但是她心系百姓,不愿意百姓受苦,在天災降臨之后,努力的給百姓們尋找可以入口的東西。
天災期間,這位太平公主幾乎生活在了海上,帶著手下的漁民們為百姓打撈海貨,和外海的商人們建立貿易,用她自身的產業里生產出來的額商品和海商做交易,從他們那里購買大量的糧食,這些,全都被金美玉給捐了出來,無償的給了朝廷,這還不是一次兩次,而是一直
現在,天災過去了,地里再次能長出莊家來了,金美玉還為百姓帶回來了新的,高產的糧果,讓民間的百姓能更快的恢復生機
現在,金美玉發現了朝廷的危難,更是捐出了她能夠盈利的所有銀兩,用來支持朝廷,讓朝廷能更快的進行救災。
一樁樁一件件,都是實實在在的在付出,就算是那心思惡毒之人,聽了金美玉的事跡,也只會嘴上說金美玉傻,心里明白,她是個好人。
不少在天災中活下來,并且實實在在受了金美玉恩惠的家庭,都供起了金美玉的長生牌位。
問,金美玉打上來的魚貨和交易來的糧食,最后都被皇上用到了哪兒呢
答,地方守軍和皇城守軍中
那么再問,這些守軍們聽金美玉的話嗎
答,當然不,他們有直屬的上司,明面上都只聽皇上的
那么,最后問。這些守軍都有家人,家人都是靠金美玉的糧食和魚貨活下來的,在別人都被餓死的時候,她們活了下來,現在家里還供著金美玉的長生牌。在家人們的熏陶下,這些人的立場還那么純粹嗎
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
人人都在為金美玉的遭遇感到惋惜。
百姓說這事的人很多,聲音不小,傳到有權有勢的人的耳朵中時,卻成了意見微不足道的小事兒。
這些達官貴人看足了金美玉的笑話,說什么的都有,同情她的人也有,但是卻不是同情她的嫁妝。
只要是有腦子的人就能清楚,金美玉有錢,非常有錢
她的有錢并不體現于她出嫁的時候,到底帶了多少嫁妝出門。
而是她本身,所經營的那些店鋪
看看每十天送來的那些金銀吧,這還是純利潤,誰也不清楚金美玉自己留下了多少,那些店面,那些方子,說是日進斗金都不足為過
算算人家的年收入,純收入都是按照千萬兩來計算的,試問,哪家的姑娘出嫁,婆家能給陪嫁千萬兩的嫁妝
而且這還只是一年的收入,那些店面可不是收一年后就倒閉了。
這可是源源不斷的千萬兩
如此龐大的隱形資產,誰敢說金美玉窮
不過這婚禮辦的確實是倉促了些,這些看得明白的人都覺得,必然是時間太緊,金美玉來不及準備,才讓自己的嫁妝如此寒酸
皇上也知道這次的婚禮辦的寒酸,尤其是金美玉要嫁給的還是自己才不到一歲,病歪歪要死的皇子,為了讓這次的婚禮辦的體面一些,他拖著病體,帶著皇后和皇子們,親自參加了這次的婚禮
皇室來的人還是很齊全的,基本上那些成年的皇子都來了,帶著各自的正妃,親眼見證了金美玉和二十九皇子那荒唐的拜堂。
皇上坐在高處,看著那身穿紅嫁衣的小小身影,和別人的心情不同,皇上到挺開心的。
皇上知道這一次的婚事,讓民間出現了一些對皇室不好的聲音。
但是那又如何,這又不是什么大事,而且金美玉已經嫁入到了皇室,便是皇家人,這些百姓不管如何說,都對皇室沒有任何影響
皇上知道這婚事辦的倉促,但是那也是沒辦法的事兒,畢竟這場婚事是以沖喜的名義辦的,說是二十九皇子快死了,這才逼著金美玉提前嫁了進來
既然是沖喜,那必然很著急,根本沒辦法細致的,慢慢辦,只能快些把人娶進來。
聘禮中規中矩沒有新意,這個皇上也很無奈。
他倒想多送金美玉一些聘禮,讓金美玉記得皇室,記得他的好。
但是架不住囊中羞澀,現在他私庫里的銀子,還都是金美玉送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