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皇家母子的爭斗還要持續很長時間,甚至極有可能,到了最后,這場拉鋸戰可能需要等到太后死亡那日才能終結。
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大公主倒戈了。
或者說,她本身便是站在小皇帝這邊的人。
大公主算是太后手上最大的依仗,大公主倒戈后,太后這邊的形式急轉直下,最后小皇帝極其順利的重新掌握了權利,太后退居后宮,三年后病故。
世人皆說,大公主和太上皇兄妹情深,當初會支持太后掌權,也只是因為她是太上皇的遺孀。
后來小皇帝長大了,二人爭斗起來,大公主必然會幫助自己的親侄子。
史書上也是如此記載的,尤其是到了后來,小皇帝大方的把兵權交給了大公主,就算大公主和駙馬最后戰死,兵權小皇帝也沒有收回,而是一直讓大公主的后人們掌管了。
但是金美玉在讀這部分的史書的時候卻覺得,當初大公主會改支持小皇帝,可能親情有一部分原因,但是更多的應該還是,太后太依賴大公主了,這就導致自從太后掌權,大公主就久居京城,一旦大公主帶兵打仗去,太后這邊總會出一些亂子。
后期小皇帝執掌權柄后,大公主回京的次數便屈指可數了,后來戰死在邊疆,那也是幾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那時候的大公主和駙馬已經垂垂老矣,大公主卻依舊沒有回京,而是選擇戰死在了邊關,馬革裹尸,草草下葬。
武官這邊不好擺弄,一個弄不好,要是反了,帶著廣安王府一起,從血脈上來說,倒也合適。
這也是皇室一直擔心的事情,畢竟廣安王府一直與皇室有聯姻,血脈一直很親厚。
皇室知道這么做的弊端,但是廣安王府一直手握重兵,下家公主作為拉攏手段也實屬正常。
金美玉不打算走廣安王府這條路,那么就只能另辟一條路。
她如何做的呢
簡單,她讓副官們嘗到了權利的味道。
簡單點數說便是,這些副官的頭頂一直有主將,這些副官中,有些一輩子都只能當副官,但是有些人呢,卻又能力又有實力,缺的,只是熬資歷罷了。
武官這邊的升遷基本上都在廣安王府的手中,當然,程序還是要在吏部走一圈的。
平時相安無事,一直是這么干的。
但是現在,金美玉讓人把主將和副將們都打了一頓,主將傷了臉面,需要修養一段時間。
副將們同樣傷了臉面,但是軍營里不能沒有主事的,副將們便只能頂著一張青腫的臉,出現在大家面前。
而金美玉呢,挑著這個功夫,給這些守衛軍們下達了命令。
這些城外駐扎的守衛軍原本并不是駐扎在京城的,是之前皇帝調過來拱衛皇宮的。
當時還在災年,雖然皇帝手上有糧穩定住了局勢,但是叛軍依舊四起,皇上為了自己的安全起見,還是掉了一些人來城外守著,就怕出現什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