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官并非世家出身,能有這樣一個小小的職位,全靠祖上蒙蔭,靠他爹長年累月的給上官送禮打典,才叫他能子承父業。
但他依舊是百姓,雖然不住城西,可家里也不富裕。
由于跟妻子感情很好,孩子一個接著一個,他要奉養雙親,還要養六個孩子,家里也常常缺糧,他能明白這些百姓的苦楚,可他卻什么也做不了。
因此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真真切切的為自己和百姓們高興。
在她們搬出糧食以后,糧官叫身后的士兵將斗拿出來。
斗長得很像漏斗,但形狀有些微區別,每個國家,甚至每個糧鋪的斗大小都不相同。
所以常常有糧鋪大斗收糧,小斗賣糧。
只是這一次君上讓匠人打造了一批一模一樣的斗,糧官們只能用這種斗收糧。
輕松好有多少斗之后,士兵很自覺地打開木箱,讓母女倆去家里尋裝錢的東西。
臨走的時候,糧官還告訴她們“若要買糧,便去城東,那里有家奇怪的屋子,你們看見便知道了,那屋子門口就賣糧。”
“不過你們今日若要去,最好現在就去,不然人越來越多,恐怕你們就擠不進去了。”
糧官說完以后就立刻趕往下一家。
母女倆在糧官走后依舊愣在原地,她們木木的看著木框中的鐵錢,深吸一口氣后年輕姑娘說“我去找弟弟我跟他們一起去買糧”
她的兩個弟弟都在給商人當苦力,他們靠賣力氣掙錢,每日也能掙幾個錢。
如今有了這些錢,苦力的活可以先放一放,把糧食買回去才是要緊事別去晚了沒有糧,那這錢就沒用了
老婦也知道自己去了只能拖后腿,因此一邊關門,找幾塊布把錢兜起來后,才讓女兒從后門出去免得周圍游手好閑的人看到她們拿到了錢,在外面堵她們。
雖然他們也不敢明搶,但幾個強壯的男人找她們“借錢”,她們也沒有辦法拒絕。
姑娘悄悄從后門出來,懷里抱著布袋子,鐵錢重量不輕,但她從來沒覺得自己這么有力氣過,她甚至能抱著沉重的錢袋子跑起來,她跑得很快,額頭很快滿是汗珠。
好在她的兩個弟弟都在城東干活,她沒找多久就找到了他們。
她到的時候,兩個弟弟正赤著上身,為商人卸貨。
她的兩個弟弟年紀都不大,一個十七,一個十五,她是大姐,但她這個大姐要比兩個弟弟幸福,因為她幼年時期,家里的情況還沒有這么糟,她是過過幾年好日子的。
“二郎三郎”姑娘朝著她的弟弟們揮手,“快過來”
弟弟們只能停下,看了大姐一眼,又看了看站在旁邊的管事。
他們現在活類似于臨時工,他們只有干完了才能拿到這一天的錢,如果現在就走,那之前的勞動就打了水漂。
可他們又聽見大姐喊“快過來有要緊事”
弟弟們只能放下手里的貨物,朝大姐的方向跑過去。
小弟剛沖過去,還沒站穩就問“什么要緊事是娘出了”
大姐沒等他說出口,就把懷里的錢袋子塞給大弟弟,塞完以后就小聲對弟弟們說“邊走邊說,走”
她不給他們反應的時候,一馬當先的走在前頭,兩兄弟互相看看,只能小跑著跟上去。
在前往城東的路上,大姐把今天發生的事都告訴了兩個弟弟。
她越說,兩個弟弟的眼睛就越亮,當她說到他們此時就是去買糧的時候,兩個弟弟腳步就已經比她更快了,他們明明是在走路,卻走出了平地滑向的氣勢,恨不能給自己插上一對翅膀。
去往城東的路上已經有了不少人,他們似乎也都藏著一個布袋。
整條路上都不斷又鐵錢撞擊的聲音響起。
等他們終于走到目的地的時候,哪怕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也被眼前這一幕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