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忍不住將水喝光的沖動,可現在喝光了,往后就沒了。
喝了水后,“大哥”才翻看水囊下的東西。
“都是吃的。”“大哥”自己都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有奇怪的饅頭片,外面一圈黃,里頭是白的,還有極粗的肉干,看著不像豬肉,反而像是牛肉,還有糖塊和干巴巴的餅。
東西種類不多,分量卻很多。
“不知是哪位好漢相幫”“大哥”強行讓自己收回目光,站起身后朝樹林喊道,“在下乃黃山楊志還請好漢出來,受我等兄弟一拜”
躲在暗處的陳六死死咬著牙,不敢出聲。
沒聽見回音,“大哥”用盡最后的力氣喊道“好漢不愿現身也罷,志留一信物在此,若能僥幸不死,好漢拿此物尋我,楊志無有不應,必粉身相報”
話畢,楊志從懷中掏出一物,恭敬地放在了石頭上。
包袱里的東西他只拿出了一點,分給眾人食用。
他們狼吞虎咽,不管噎不噎,甚至沒嘗出味就咽了下去,吞進了肚子里。
楊志的余光一直落在樹林邊,他篤定那個扔包袱的人現在就躲在樹林里。
雖然不知道對方的目的,但想來不是敵人,應當是與他們,與黃匪有過交集的人。
但他左思右想,無論如何都想不出來與黃匪有關的人里如今還有誰能尋到這么多肉糧和水。
他們是匪,無論他們做什么,好事還是壞事,在百姓眼里都是殺人如麻的山匪。
除了黃山腳下的幾個村落,其他百姓哪怕只是聽見黃匪兩個字都要逃。
匪患叢生,沾了匪字的,在百姓看來都是惡鬼。
弟兄們也沒問東西是哪來的,他們不想深究,也沒有余力動腦思考,有糧食下肚,原本就精疲力盡的他們昏昏欲睡,靠著樹睡去了。
陳六看著楊志,他其實并未與楊大哥打過交道,他只是山上的小嘍啰,只跟和他一樣的嘍啰行動,便是看見了楊志,也未曾說過話。
他聽弟兄們說,楊大哥乃是好人家出身,地主家的少爺,但并非為富不仁的惡人。
為了護著底下的佃戶,楊志帶著家里的長工跑去縣里擊鼓鳴冤,怒斥本地縣丞草菅人命,肆意吞墨。
結果楊志被下了大獄,楊家也被抄了家。
是大王派人將他父母姐妹劫上山,又劫了法場,這才救了他一命。
楊志雖不是黃山上的大王,但因讀過書識字,又有一副健碩體格,對大王忠心不二,所以即便沒有名頭,也與二大王無異。
他是個好人。
陳六緊握著拳頭想。
可這世上死的最多就是好人。
他看向楊志放在石頭上的“信物”,眼前忽然一亮。
仙人有神通仙人只要看到這東西,定能看出楊大哥是好人
到時仙人就會救人了
這里只有一條主路,只要他速度夠快,日夜兼程,必能趕個來回。
陳六下定了決定,他弓著腰,想趁楊志他們熟睡,去把“信物”拿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