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個是圖騰,他剛才沒說話,以至于所有人都忽略第五排位,直到他開口。
“我的關鍵詞是綠茵地。
綠茵地在城市里似乎并不少見,每天下午放學回家,總是能看到一群人坐在綠茵地玩耍,而我每次都會飛快地跑過去。
這天,我們在學校練習沙地排球,對面那個四肢發達的大高個把排球扔過墻壁、馬路,扔進對面教堂的綠茵地。”
岑今手指一動,教堂
“排球滾了四五圈,安靜地停在綠茵地,同學搶先一步跑進去,撿起排球,轉身對著我們招手。
而我低頭看著綠茵地下面一層白石灰,不知為何聯想到死人的骨灰,于是拼命掙脫同學拉扯我的手,跑向馬路對面。
突然面前的同學們發出驚恐的尖叫,我順著他們恐懼的視線回頭看去,見到撿排球的同學被一桿不知從何而來的標槍貫穿喉嚨,釘在綠茵地,像受難的耶穌。”
圖騰的故事沒有囊括前面四個故事,仿佛直接放棄承接前面穩妥的故事走向而另起爐灶,既是冒險也是機會。
很短,結尾戛然而止,令人猝不及防。
但是仔細分析,前因后果都有,言簡意賅。
不過電臺這故事里,主人公就住在學校老師宿舍,圖騰的故事主人公是學校學生,倒是可以牽扯到一起等等,為什么個人故事線一定要跟其他人的故事線有所牽扯
岑今似乎沒有仔細思考過這個問題,因為第一次玩,其他作為示范的玩家就是這么玩的,也如此告訴他將自己的故事和房間里的故事串到一起,但這條其實是非必要限制的規則。
這應該是從他人即nc的規則衍生出來的默認規則,將他人故事套到自身故事線的目的是為了更快地尋找到自身完整故事線。
如果對自身故事線有很深的了解,并意識到前面排位的玩家不是自身故事線里的nc,則完全可以另開一個故事。
顯然圖騰對自身故事線有一定的了解,他猜到其他人的故事線不能為自己線索,所以干脆另起一個故事,吸引后面排位的玩家攻擊,誘導他們成為自己的nc嗎
岑今摳著手指甲,頭腦運轉飛快,分析完圖騰的目的便開始思索他的故事線,他提到的教堂跟自己身份牌中的牧師有沒有關系
綠茵地下面的一層白石灰,跟他上一輪游戲提到的特殊獸類石膏被牧師碾碎灑進玫瑰園里,有些異曲同工。
如果是普通的白石灰,圖騰的主人公為什么會有死人骨灰的可怕聯想
紅唇女的關鍵詞是異類,她的個人故事線和一條主故事線相關,可岑今不知道她拿到什么主故事線,紅唇女似乎也不確定。
他在不知紅唇女主線的前提下,為了圓百目女那條主故事線而將她故事里的角色搗碎成粉末,成為牧師花園里的花肥,本以為是一條一次性設定,沒想到會在圖騰的故事線里變成活設定。
他人即nc,規則就是規則,所以圖騰故事里的教堂絕對不是無緣無故出現,殺馬特的老師和圖騰的學生也跟學校相關,也不是無來由出現。
他們兩個至少都是岑今故事線的nc,但他現在疑惑的地方在于牧師的這身份和通靈、鬼校兩個關鍵詞究竟怎么聯系起來
怎么看都覺得應該是兩條故事線。
最重要的是圖騰故事里出現的白石灰,是不是一個活設定
如果是活設定,為什么會那么巧
岑今不由自主想起紅唇女說的目標思維導向,難道圖騰故事里的白石灰是思維被誘導的結果人的思維真那么容易被引導嗎
只是一堆混亂的關鍵詞,甚至是在不同房間、不同時間點根據不同身份編造出來的故事,出自不同人的大腦和三觀,竟然就可以說出相關聯的故事嗎
退一步來講,目標思維導向在故事會里發揮強大的功能,必然需要大量的關鍵詞投放入固定的房間,同時確定一個房間里有玩家需要的nc――
這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