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鎮王爺原本不想再拖,待兒子京城折返時,就要與王家姑娘擇日成婚。
但是韓臨風來了京城,結交了一群王侯子弟,閑言碎語間知道的事情,比在梁州時多了些。
比如他那未婚妻的病,似乎另有蹊蹺。
三年前,王熙的父親王朝義因為賑濟安慶水災有功,被擢升為了荊湖經略使。王朝義雄心勃勃,覺得自己還可以補一補府尹的空缺,可是一等再等,卻遲遲不見升遷的詔令。
他百思不得其解,便尋了個要好的上司來評判官運。
那位上司熟諳官場,意味深長地點撥了一下王經略使的才干無暇,堪為可用之才,可惜就可惜在給女兒定下的親事太早
被這么一點,王朝義恍然大悟之余,也是后脊梁冒冷汗。
他當初以自己的女兒嫁給圣德皇帝的子孫而自傲。殊不知,若是普通百姓人家,入了這等皇親之門,自然可喜可賀。
但是當今陛下雖然敬重禪讓的圣德皇帝,卻不樂見這先皇帝的后輩增添虎翼龍尾。
王朝義身為北鎮世子的岳丈,大約以后也不會升遷。至于府尹,連想都不要想了
哪個皇帝會放心將偌大荊湖的財政交到未來北鎮王爺岳丈的手里
等想明白這一點,王朝義在家里痛罵起逝世多年的岳父安慶侯大人。
若不是當年岳丈非要跟先太子表忠心,自己的女兒緣何能婚配給先廢太子的孫輩
可是罵娘之后,王朝義明白,想要仕途穩昌,只能毀了女兒與韓臨風的婚約。
只是北鎮王府就算是落毛的獅子,也不好欺辱太甚。
最后,王朝義對外宣稱女兒王熙害了怪病,一年重似一年,打算慢慢拖黃了婚約。
終于在今年開春的時候,王家給北鎮王府遞了帖子,直言請了得道高僧為女兒相看,說是若成婚的話,對王熙的壽路有妨礙。
王家愛女心切,寧可背信棄義,也不敢害了女兒,更不敢耽擱了世子爺以后的良緣,所以要求跟韓臨風解除婚約。
北鎮王看了之后,也沒回話,只是將信送入京城,叫韓臨風自己定奪。
現在王爺的書信正放在桌案前,等著韓臨風的答復。
可是在慶陽看來,一眼便知什么王小姐害病都是借口。這就是眼看著北鎮王府沒落,便生出悔婚之意了。
韓臨風倒不見惱。他與王熙先前見過幾次,只記得她是個模樣清秀的姑娘,可是脾氣秉性如何,一概都不記得了。
既然人家不愛嫁,他也不必死賴著,所以提筆親自給父親修書,同意解除婚約。
慶陽看小主公如此痛快,心里實在憋屈“大丈夫何患無妻,以后管叫王家之流,悔不當初”
可韓臨風卻渾不在意道“王朝義早就有心毀婚約。原也有情可原。我在京城名聲狼藉,品行有虧,王家若堂堂正正提出這些,不愿女兒附身溝渠,我心里也還敬著他。可他偏偏想出這么糟踐詛咒女兒的法子,可見不是什么磊落行事之人。”
慶陽沒有想到小主公想得這么開,原先醞釀好的安慰之詞,一概都用不上了。
不過京城里的名門閨秀甚多,哪個比王家的女兒強,小主公定能找到比王家更好的良緣
想到這,慶陽真恨不得立刻幫主子定下個侯門將府的顯貴女子,將王熙比下去
說完話,韓臨風便讓慶陽退下,他起身又去后花園去散步了。
慶陽看著小主公的背影,覺得主子最近甚是偏愛北花園,也不知是不是那里的花草格外嬌艷,引得主子駐足流連
再說落云,聽聞鋪子里的新制的香賣得好,心里卻并沒有覺得輕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