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皇帝提起筆來,寫下了封后的詔書,封宗氏為端寧慈賢皇后,讓太監拿去健康宮宣讀。
此號“端寧慈賢”,自然不是因為新后匹配這四樣美德,就跟五行缺失一般,給她從封號上補一補,另外也有敲打之意。
不過他只給了宗氏的皇后封位,而六宮之權,卻并未交給宗皇后,而是借口皇后身子羸弱,暫不宜掌管六宮,由宮中掌事女官代管。
韓臨風知道這是父皇能做的最大讓步,便也不再說什么了。
不過宗氏在接旨時,聽聞了自己只有皇后封號,卻無統領六宮之權時,騰一下子就站起了身來,想要沖入御書房跟陛下問個究竟。
跟著宣旨太監過來的一位宮里的老嬤嬤施禮開口道“恭喜端寧皇后一朝受封,奴婢姓周,太上皇在位時負責教導宮妃禮儀的女官,受陛下之命,協理皇后熟悉宮規禮儀。”
皇后身旁從北鎮王府而來的盛媽媽挑眉開口道“堂堂一國之后,一舉一動便是宮中典范,何須跟宮嬪一般學習”
周嬤嬤是宮里的老人,見慣了宮妃們的起起落落,而且她跟御書房伺候的老太監也別有交情,老太監來傳達陛下的差事時,還特意點了點她,說陛下其實并不愿立自己的發妻為后,似乎這夫妻二人以前也口角不斷,關系并不融洽。
所以陛下派她來使這趟差,顯然是要規正新后的言行。
周嬤嬤心里有了底,說起話來也能拿捏分寸了,聽聞了盛媽媽之言,她連眼皮都沒抬起一下,只板板說道“陛下怎么囑咐奴婢的,奴婢便怎么做。只是宮里不比尋常的府宅子,光是宮殿與宮殿之間的路程就甚遠。皇后若想要覲見陛下,可提前半個時辰通稟,得了陛下的回信再去。若是不打招呼便去,恐怕會與尋陛下問事的文武官員碰個正著,反倒耽誤了皇后娘娘的時間。”
宗氏在做王妃的時候,也曾經給兒媳婦派娶了嬤嬤教導規矩。沒想到自己被封為皇后的第一天,陛下就給她立起規矩來了
好在她也知道,自己的丈夫今非昔比,確實是國事纏身,所有她只冷冷對周嬤嬤道“行了,你若無事,便退下吧,我須得用你時,會命人叫你的。”
周嬤嬤沒有吭聲,施禮之后,便低頭退下。
不過宗皇后也沒有急著去面見陛下,討要協理六宮的差事。
畢竟夫君已經稱帝,她總要給陛下面子,而且她先前的確也病了。等過幾日,緩了旅途的乏累,再去要權也不遲。
眼下,最要緊的是一會有各府的誥命夫人要前來覲見她
想著以前竣國公府對她父親的陷害,還有跟女兒退婚的羞辱,宗皇后恨得牙根都直癢癢待會見了那竣國公府的老虔婆,她若不給些厲害,這后位就是白坐了
這么想著,宗皇后倒是精神為之一抖擻,準備好好地與京城的舊友新交們好好打個照面。
落云也前往建康宮慶賀了母親為后。她行了叩禮后,便跟母后說了說京城的現狀,倒是用心提點了一下母后“母后,我們畢竟從梁州剛剛折返回京,父皇也需要圍攏舊臣,讓他們幫襯國事。那竣國公夫人因為先前得罪了我們,心內已經是惶恐不安,之前還來我宮里負荊請罪過您再見她時,就不要去為難她了。”
宗皇后一聽倒是冷笑開了“那個毒婦人,差點害得我宗家家破人亡,難道她不要臉面地跪一跪,我就要輕饒了她”
蘇落云輕聲道“萬事從長計議,那婦人雖然可恨,可竣國公府滿門是經年的烏衣子弟,又是戰亂里保護九皇子遺孤的有功之臣。若是受了薄待,對陛下的名聲不好”
還沒等落云說完,宗皇后卻不耐煩道“行了,我雖然離開京城多年,可也是從官宦家里走出來的,難不成我是鄉下不懂事的婆子,須得你事事來教”
看婆婆動怒,落云自然不好再勸下去,于是見好就收,起身告辭離去。
盛媽媽一邊給宗皇后插著鳳釵,一邊低聲道“這就是太子妃在梁州府里掌管公中,慣出來的毛病,竟然都管到皇后的頭上來了依著奴婢看,那陛下真應該將那周嬤嬤派到她跟前,讓她學學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