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心性,少年心性啊”
“還請老師成全。”
劉秀才沉吟了一下說道“此時已入中秋,距離明年二月的童子試也不過是半年六月而已,六個月從無到有即便是你有過目不忘之能也是千難萬難。”
“還望老師成全。”
“唉”劉秀才嘆息一聲說道“盡力而為吧”
雖是如此說,但到第二日劉秀才就直接搬來了三大箱的書過來。
儒家最為傳統的四書五經,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作品。因為它們分別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參、子思,朱熹把這四部書編在一起,所以稱為“四子書”,簡稱為“四書”。
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作品。秦始皇“焚書坑儒”,據說經秦火一炬,樂經從此失傳,歷代科舉選仕,試卷命題也多出自“四書五經”足見其對為官從政之道、為人處世之道的重要程度。
“天磊,四書五經為我大梁取士之根本,不可怠慢,即便是你有過目不忘之能也不可輕怠,過目不忘能讓你將這內容熟記,但要知我等書生數十年如一日將其熟讀背誦,可謂是倒背如流,單論四書五經并不比你的過目不忘差,你可明白”劉秀才擔心的說道。
說這些話就是擔心薛宇因為擁有過目不忘之能而心高氣傲,讀書做學問最忌諱的就是這點。
薛宇自是點了點頭,齊天磊本身就喜好讀書,雖沒想過走科舉之路但對于科學也是有些許的了解。
大梁與后世的大明相像,走的同樣是八股取士。八股文,大不易,其難度可要比現代高考作文、公務員申論要難得多。雖然八股文題目限制在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種書中出,但題目的字數、形式卻沒有限制,題目的出法很多,范圍很廣,形式變化多端。題目可以是完整的一章書,完整的一段內容,也可以說一句話,一個字。破題非常難,八股文要求嚴格,講究不能“犯上”,也不能“犯下”,比如論語中的這一句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如果八股文出題是“仁者不憂”,你思維破題時,不能想到“知者不惑”,想到你就是犯上;同理,你思維破題時,也不能想到“勇者不懼”,想到就是犯下。
“這些書中有我這些年的注解,你的任務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這些書中的東西全部記住,待到熟記之后老夫便教你如何破題,書寫八股文章。”
“多謝老師。”
“嗯,去吧”
薛宇行了一禮之后便將那兩箱的書拿了出來。
上來并沒有直接開啟過目不忘的能力,此天賦有著時間限制,即便是連續也不過是六分鐘的時間,時間太短太短,所以必須要用在刀刃之上。
而且薛宇也想嘗試一下另外一種能力的運用方式。
翻開詩經一字一句地研讀,它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詩經共收錄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在內容上共分風、雅、頌三大部分,歷代所寫詩歌會不會受到詩經的影響。
劉秀才的話也適時響起“圣人曾多次提及此稱,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天磊此乃我儒門無上經典,絕不可懈怠。”
“是,老師。”
整部書及自然不過收入寥寥300多首,但歷朝歷代對于他的解讀卻不止如此,想要完全讀懂整個詩經,要把這些詩背會,更重要的是讀與之相關的書籍。
這點其實很好理解,小歡喜世界中一年的高三生活讓他更是透徹,高考的內容都在書中,但你要是僅僅只把書給背會了,信不信高考的時候能讓你無地自容,不然你以為為何會有這么多的題海戰術,各種各樣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很多延伸過來的東西詩經上根本就學不到,而考試的內容卻恰恰是這些。
薛宇本身的記憶力并不差,不然也不會用一年的時間考上南京大學。
一天的時間戛然而過,薛宇揉的時候有些發暈的腦袋,一本詩經外加三部延伸的書籍都被薛宇讀完,完全記住那不可能,只能說是有一個大概的印象。
薛宇閉上雙目。
過目不忘啟動。
下一刻薛宇的思維快速的運轉,好似大腦都換了一個最為頂配的cu,一切如同流水一般在心頭劃過。
薛宇則是快速的回憶著今天所觀看書籍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