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中現世的佛子寫作“悲懷”,彼世的佛子寫作“佛子”。
鬼王實是沒有和“佛子”硬碰硬的必要,若事情真如她所說的那般,忘川與寒江陰陽交匯,那她只需跳下寒江,等待“佛子”知難而退便可。
生者不可觸碰忘川,否則其生魂便會被忘川的河流帶回冥府的彼岸。
但世間卻總有一些人,敢為紅塵舍身,便是明知前方無路乃是絕途,也依舊會為凡塵眾生去闖一闖。
所以,這世上只有一個悲懷,這世上也只有一位“白衣佛子”。
不管是幻境內的“佛子”還是幻境外的悲懷,在意識到女孩便是破局的關鍵后,他們便一前一后跳入了忘川,毫不遲疑,義無反顧。
幻境內的“佛子”是為了拯救巴子別都的萬千百姓,而悲懷卻是在女孩的自語中意識到她的身份。
氣運之子。
那位命途坎坷、死于玄微上人自劍尊手中習得的天罡劍下的氣運之子。
也只有那位天道之子,才能使出那般驚絕紅塵的劍。
悲懷沒有耗費太久的時間便想清楚了其中的關鍵,劍尊既然是指引他們一路尋到此處的幕后之人,必定會將最關鍵的線索送到他們的身邊。
而另一方面,悲懷也早已在心中有所懷疑,為什么神州大陸這么多修士,只有他們在回到過去時保留了記憶
佛家講究輪回因果,因此悲懷早已懷疑,在那天地覆滅的“上一世”中,他們這些回到過去的人是不是早已與氣運之子的命軌產生了糾葛與牽扯
但若是如此,氣運之子是如何變成鬼王的當真是因為被玄微上人殺死,她才會生出這般大的冤屈,凝聚起如此可怕的怨力嗎
“佛子”身為局中人,或許尚且看不清,但站在幻境之外旁觀的悲懷卻不這么認為。
氣運之子能使出那樣燦烈的劍意,證明她絕非故步自封、心有郁結之人。死亡固然可怕,但死亡不至于讓擁有這種劍光的人喪失意志與自我。
那到底是為什么氣運之子又想做什么
悲懷與其他人不同,不管是魔尊還是妖主,他們在沒遇見氣運之子前都只把氣運之子當做一個“天道氣運”的象征。哪怕是無意識的,但比起氣運之子本身,他們會更在意氣運之子的生死所代表的意義因為氣運之子一生的順遂于否,也代表著此世天道的運轉流暢于否。
但悲懷比起“氣運之子”的身份,他更在意的是頂著這個名頭的人。在悲懷看來,對方絕不僅僅只是一個天道的徽記,而是一個獨立的、擁有思想的人。
她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坎坷且艱難的一生。
這種想法對于著眼于天地與大局的人而言大概是有些矯情的,但這是出家人的慈悲,這是佛門佛子的眼界。
佛門渡化蒼生,也絕不僅僅只是朝著泥潭中掙扎的人伸出一只手。不去讀取他人的一生,又談何而來的救贖與超度
“阿彌陀佛。”悲懷平靜地浸入忘川的河流之中,但大抵是因為身處幻象,他并沒有感到不適與難忍。
但過去的“佛子”卻明顯與他不同,幾乎是在進入忘川的瞬間,他平靜的眉目便出現了僵滯之色,“佛子”捂住嘴,似是感到了窒息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