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能抄完,什么時候才能離開宗人府。
為了早日離開宗人府,世子夫人每天只肯睡兩個時辰,僅用兩天就完成罰跪抄寫百遍族規,然后被清河郡王世子訓斥不夠用心,勒令她重新抄寫。
第三次,世子夫人每天只肯睡一個時辰,用了五天才完成百遍族規的抄寫,氣若游絲的被人抬回英國公府。
世子夫人回到英國公府的第三天,英國公夫人親自去安國公主府看望虞珩。
信寫到這里的時候,墨跡肉眼可見的變得凝滯。
虞珩沒有詳細寫他和英國公夫人見面的過程,只告訴紀新雪結果。
英國公夫人主動提出讓虞珩搬到公主府住,只要每旬國子監放假的時候回去看望她就可以。
虞珩答應了。
第三封信,紀成已經離開公主府回清河郡王府,虞珩言語間隱約透出對紀成的不舍,更多的卻是對紀新雪的想念。
虞珩在林釗和公主府其他老仆的陪伴下,走遍公主府的每個角落,不僅得知許多虞瑜成長中的趣事,也對外祖母虞安,曾外祖母虞寶兒和高外祖母安國公主了解更多。
他親自帶人打掃她們舊日的住處,整理她們留下的遺物,驚喜的發現所有人都有專門留給他的東西。
雖然高外祖母安國公主和曾外祖母虞寶兒的本意,都是想給虞安的孩子留下些東西,但虞安小產后,將安國公主和虞寶兒留下的東西分成兩份,一份給她未出生的孩子陪葬,一份留給虞瑜的孩子。
虞珩沒在信中詳細說祖輩都給他留下什么,他想等和紀新雪面對面的時候,再慢慢與紀新雪說。
信的末尾,虞珩委婉的提出,希望紀新雪給他的回信能稍微長點。
紀新雪將虞珩的信仔細折回原樣,放進專門讓人準備的木盒中收好,提筆在宣紙正中央寫下與前兩次完全相同的回信。
已閱來信,見字如晤,吾好,盼歸。
望著宣紙上的兩行字沉思半晌,紀新雪終究還是如虞珩的愿,將回信寫長。
海棠將開,愿與君共賞。
紀新雪滿意的點了點頭。
等紙上的墨跡徹底凝實,他親自將信紙折疊放進信封,拿火漆封口,高聲叫綠竹將信送去安國公主府。
等到寒竹院的第一輪課徹底結束,打亂六門課程,每旬更換上課順序后,紀新雪才再次見到虞珩。
兩個人見面的地點卻不是在寒竹院,而是在黎王府。
三月三十,黎王的壽辰。
嘉王與黎王關系平平,沒有特意起個大早去黎王府展現兄弟情深。他提前派人去問清河郡王府準備何時去黎王府,只比清河郡王府的人早兩刻鐘出門,將敷衍表現的淋漓盡致。
紀新雪想起嘉王府大宴時的勞累,十分慶幸他只是客人,只需要參加頭一日的宴席。
碧絹提前幾日就為紀新雪準備好三套衣服和相應配飾,防止在黎王府不小心弄臟衣服。
紀新雪被碧絹叫醒時,隨手指向湖綠色的衣服。
臨到出門時,紀新雪才發現四娘子居然沒穿最喜歡的紅色,而是穿了和他身上顏色幾乎相同的衣服。
雖然嘉王府和黎王府只隔著兩條街,但嘉王府的人不能步行去黎王府。
嘉王不耐煩坐馬車,出門后直奔車隊最前方的高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