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白日里在安鄉城外與安鄉官員的對峙過程,紀新雪終于想起安鄉官員從城墻上丟下的江南官員陳情表。
他朝著矮桌的位置看了眼,問道,“城墻上丟下來的陳情表呢”
虞珩捏了捏眉心,盡量委婉的措詞,“正在由金吾衛分揀。”
紀新雪思考了下金吾衛為什么要分揀陳情表,臉色驟然發白,連忙灌了口濃茶,終究還是忍住了洶涌的嘔吐感。
安鄉官員從城墻上丟下的陳清表不是一封信或者一封文書,是整個江南所有官員的陳情,裝滿需要兩名壯漢才能抬動的大箱子。
箱子從城墻上被推下就碎成兩半,里面的陳情表落了滿地。
然后安鄉縣令激動之下至少波及小半陳情表。
紀新雪臉上浮現毫不掩飾的厭煩。
他懷疑,不,他肯定今日發生的所有事都在某些人的計劃內。
只是不知道某些人故意讓陳情表上沾染安鄉縣令的血,是在故意惡心他,還是發自內心的認為這樣的設計會讓他更相信安鄉縣令是在以死明志。
因為紀新雪主動開口詢問,金吾衛很快就將沒有沾染上血痕的陳情表先搬到紀新雪的帳篷。
紀新雪看了眼堆積成小山模樣的陳情表,讓霍玉去叫三個識字的金吾衛來拆信,先按照官品和地域給這些陳情表分類。
聽聞信陽郡王世子和衛國公主府世女又來求見,紀新雪立刻讓晴云將二人請進來,絲毫不給二人開口的機會,直接讓二人與金吾衛一同給陳情表分類。
既能堵住二人的嘴,又能用事實告訴他們,他有多忙。
眾人用了小半個時辰的時間,按照紀新雪的要求完成分類。
此處總共有一百三十二封陳情表,最后的署名有刺史、有縣令、有州府將軍也有縣衛中郎將。
紀新雪匆匆翻看所有陳情表后面的署名,發現其中有江南西道的官員也江南東道的官員。
結合霍玉告訴他金吾衛那里還有大概這么多的陳情表,紀新雪覺得江南東西兩道的三十五州、二百零五個縣的文武掌印官員都寫了陳情表。
可惜這里沒有潯陽府府尹和金陵府府尹的陳情表,不知道是沾染了血污,還是根本就沒寫。
紀新雪只能先去看各地刺史和衛將軍的陳情表。雖然用詞各不相同,但所呈現的意思幾乎一模一樣。頗有讓不同的人寫相同命題的作文時才會有的效果。
總之,全篇都是廢話。
先用各種華麗的辭藻表達對虞朝、對長平帝的忠心。
然后話鋒一轉,埋怨長平帝聽信小人的挑唆,竟然對他們生出懷疑。
最后硬氣的表示就算是皇帝也不能示意冤枉任勞任怨的朝臣,他們會竭盡全力的證明自己的清白。
如果他們能找到證據,證明自己的清白,希望長平帝能為他們做主,嚴懲搬弄是非的小人。
如果他們無法證明自己的清白,不必長平帝多言,他們愿意以死明志。
紀新雪快速查看所有刺史和衛將軍的陳情表,隨機抽取出幾封縣令和中郎將寫下的陳情表,對霍玉道,“讓他們找潯陽府府尹和金陵府府尹的陳情表,其余的陳情表不必再整理。”
虞珩慢紀新雪一步看完紀新雪遞給他的陳情表,抬頭時正對上信陽郡王府世子和衛國郡主府世女欲言又止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