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帝啞然失笑,莫岣自然會比他更關心宣威何時入城。他回神看向手中的信紙,嘴角的笑容陡然收斂。
這是封記載公事的信。
突厥王派使者送來求和書,經過慶州的時候被紀敏嫣截住。
紀敏嫣從使者口中套出求和書的內容,將其寫在信上送來長安。
她一改最近與長平帝鬧脾氣,不肯主動與長平帝交流的別扭,在信的最后發表意見。
紀敏嫣終于低頭,長平帝卻沒辦法為此感到高興,他反手將信紙拍在御案上,發出引人側目的悶響。
突厥王明面上是想要與虞朝議和,以金銀換回被虞朝俘虜的突厥士兵,為此突厥愿意送大王子來長安為質。
實際上,突厥王并沒有奢望長平帝會放回被俘虜的突厥士兵,他只想讓長平帝答應,五年之內不會對突厥出兵。
北疆和平五年也是長平帝所期望的事,比起收拾已經潛伏近百年的前朝余孽,長平帝更想早日肅清虞朝版圖內不聽長安政令的地方,比如河南道、淮南道、江南兩道。
紀敏嫣在信的最后道,如果長平帝能將突厥大王子賜給她為妾,她可以隨便點個駙馬。
角落里的松年和莫岣聽到聲響,同時看向長平帝,“陛下息怒。”
長平帝閉眼隱忍情緒,終究還是沒能忍住,拿起手邊的茶盞狠狠慣在地上。
怎么會如此爭強好勝
因為小五有個身為郡王的未婚夫,就非要國公世子或者侯爵世子做夫婿才滿意。
從武寧朝至今,公爵和侯爵越來越少,剛好適齡的人更是鳳毛麟角,這些人無不是從小被家族傾盡全力的培養,怎么會輕易做駙馬
如果紀敏嫣非要這樣的駙馬,長平帝也不是不能成全她。
只要紀敏嫣能說服她看中的人,或說服公府、侯府的當家人將精心培養的世子給她做駙馬,長平帝能立刻為紀敏嫣指婚。
哪怕紀敏嫣認定一個人,非要讓那個人做她的駙馬不可。即使那個人已經定親,甚至早就娶妻生子,長平帝也能讓紀敏嫣如愿以償。
結果呢
紀敏嫣想要這樣的駙馬,卻不肯主動與這些人接觸,只讓身邊的人透個意思過去,就沒有下文。
總共有六個府中世子與紀敏嫣適齡的國公府,有三個人在半個月內定親。余下三個人,一個去北地求學,一個回家祭祖,還有一個不僅是家中獨子還是個病秧子。
與紀敏嫣適齡的侯府世子更多,足有九個,其中有兩個人在十日內定親,余下的七個人中,有三個暫時觀望,四個主動對紀敏嫣示好。
過了三個月,主動對紀敏嫣示好的人逐漸受不了與紀敏嫣身邊的人爭風吃醋,只剩下兩個。
又過三個月,暫時觀望的三個人陸續定親。
如今紀敏嫣身邊仍舊有兩個侯府世子,是當初九個適齡的侯府世子中家世底蘊和資質最差的兩個人。
長平帝能理解紀敏嫣看不上這兩個人,但不能理解紀敏嫣當初為什么輕而易舉的放走更好的人。
他知道紀敏嫣只是將沒見過面的突厥大王子當成獵物,看中的只是其異族王子的身份而已。就像是喜歡用名貴玉石雕琢的擺件,想要將其收入庫房。
因為有這個異常珍貴的擺件,她只需要再收集一個不是很難找的擺件,所擁有擺件的價值相加,就能比得上妹妹從小抱在懷里的奇珍。
莫岣上次見到長平帝如此憤怒,還是焱光帝駕崩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