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有用心的人在這個時候傳出流言,定是想引誘傻子觸怒長平帝,借此排除異己,終究還是為了一品大員的官職。
他們絕不能上當但可以借著這個東風,打擊更多的人。
長平四年、六月。
有關安武公主是皇子而非公主的傳言愈演愈烈,朝臣們卻對此三緘其口。越是位高權重的朝臣,與他相關的人越是不敢提這件事,甚至不敢聽別人提這件事。
大多數人聽到有人正在議論這件事,皆會轉頭離開,并讓仆人仔細打聽議論此事的人都有誰,打定主意離這些人遠點。
少數性格跋扈之人,甚至會命仆人將議論這件事的人攆出他的視線范圍,并警告這些人不要亂說。
隨著安武公主究竟是皇子還是公主的問題傳遍長安,百姓去攤子上吃口餛飩、在鋪子里買些糕點、甚至是去河邊洗衣都能聽到周圍的人討論安武公主的性別。
大膽的游商和在外地有親戚的百姓,又將這個猜測帶到京畿和周圍的道,安武公主以最短的時間在百姓的口口相傳中揚名,成為全家僅次于長平帝的知名人物。
朝臣與家眷卻形自上而下的怪圈。
因為越靠近長平帝,官品越高的人,越是對這件事三緘其口。受到他們的影響,中層官員也對這件事諱莫如深。久而久之,連負責把守長安大門的軍衛都知道,他們可以聽百姓討論安武公主的性別,但絕不能與百姓搭話。
長平四年、八月。
遠在封地的寶鼎公主和安武公主早早遣人送來給長平帝的壽禮。
寶鼎公主送了塊千年古玉,古玉內雜質頗多,連中品的玉石都算不上。巧就巧在古玉內的雜質剛好組成個不太明顯的淵字,貼合長平帝的名諱。
安武公主的壽禮仍舊是琺瑯花瓶,去年的琺瑯花瓶只有成年男子的小臂高,這次的琺瑯花瓶足有成年男子的腰高。
隨著長平帝派往江南的欽差回到長安,牽扯甚廣的商州案終于徹底結案。
包括山南東道、長安和江南在內,總共有百多名官員牽扯其中。大部分官員都被抄沒家產,罰為礦奴,極少部分人判秋后問斬。
罰過罪人,自然也該論功行賞。
首先是先后從長安派往各地的欽差。
最先派往商州的欽差早就回到長安,他們因為效率低、沒查到任何有用的東西,還曾被安武公主彈劾,幾乎人人貶官,只有兩個人小升半職。
派往山南東道的欽差整體表現優異,肅清山南東道的過程中幾乎沒出過差錯。長平帝賜主事者賞銀各兩千兩,余下之人賞銀各五百兩。主事者官升兩級,余下之人皆升一級或調去實權更大的衙門。
最后是派到江南的欽差,因為在牢獄中自殺的江南罪臣過多,數量遠勝于長安的罪臣和山南東道的罪臣,長平帝對去江南的欽差印象一般。
賞銀仍舊是主事人賞銀各兩千兩,余下之人賞銀各五百兩。
在升官方面,去江南的欽差卻不如去山南東道的欽差。
只有個別在長平帝心中留下印象的人,才能得到與去山南東道的欽差相同的待遇。余下的人,皆對比山南東道的欽差待遇砍半。
賞過朝臣,長平帝又下旨給安武公主加食邑五千戶,允許安武公主在安業范圍內發布政令。
朝臣們立刻出言反對長平帝對安武公主的重賞。
雖然安武公主確實在商州案中貢獻甚大,但討價還價總不會錯。
長平帝早就看透這些人在建興朝和焱光朝養成的臭毛病。無論皇帝有什么命令,都會試圖反駁,奢望出現主弱臣強的情況。
焱光帝剛登基的時候曾治過朝臣們的毛病,效果可謂立竿見影。可惜焱光帝年邁時,將剛登基時唯我獨尊的狂妄忘得干干凈凈,以至于朝臣回想起建興朝的好生活與焱光朝時的鮮明對比,變本加厲的想要說服皇帝。
朝臣以不患寡而患不均為理由勸說長平帝,言安武公主非嫡非長,若是得到遠超于兄弟姐妹的賞賜,不利于皇家兄弟姐妹的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