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開。
雖然心中很清楚,碧玉十有是虞氏送來的見面禮,無論是誰打開木盒,里面的東西都不會有任何改變。
但他昨日剛親眼見證,虞珩用二百二十二兩銀子凈賺幾十萬兩銀子。難免產生虞珩能點石成金的錯覺。
虞珩左側臉頰浮現小小的梨渦,從善如流的打開木盒的第二層。
是塊紅寶石。
在沒有被日光照耀的情況下,紅寶石周圍竟然有明顯的金紅色光暈。
紀新雪和虞珩面面相覷,同時陷入沉默。
這是他們見過最美麗的紅寶石,沒有之一。他們甚至能肯定,這塊紅寶石絕對不是出自虞朝的疆土,因為長平帝的私庫中也沒有能達到如此品相的紅寶石。
紀新雪隔著手帕將紅寶石放在手心,仔細觀察。
他懷疑虞氏掌握遠超當前時代的某種技術,才能拿出如此品相的紅寶石,但他沒有證據。
因為即使是上輩子,他也沒見過能發光的寶石。
半晌后,虞珩才滿臉不確定的開口,“應該是彩紅石。”
“彩紅石”紀新雪追問。
他依稀記得,曾經為緋絲草口脂和碧絲蟲粉末翻遍正史野史的時候,似乎見過這幾個字。
虞珩點頭。
前朝時,曾有來自未開化之地的野人為前朝慶帝獻上紅寶石,因為其色彩瑰麗,在日光下有彩虹般的光暈,慶帝為其賜名為彩紅石。
那塊彩紅石曾經鑲嵌在前朝皇帝的朝冠上,后來前朝覆滅,寶石也不知所蹤。
相傳前朝的那塊彩紅石是拇指肚大小的橢圓形,虞氏送來的這塊彩紅石卻是足有鴿子蛋大的球形。
看到碧玉和彩紅石,紀新雪不得不承認,他低估了虞氏的底蘊。
白家也是巨富,甚至以東虞西白之名打壓過虞氏,藏品中卻沒有任何能與碧玉和彩紅石相媲美的物件。
也許白家曾經有這樣的寶貝,已經想辦法將其送到身在突厥的前朝余孽手中。
木盒的第三層,有三封信,其中只有一封信以火漆封口。
虞珩先拿出以火漆封口的信。
阿姐親啟
雖然信封是最好的素紋紙所制,沒有任何歲月的痕跡,但陳舊的墨跡和已經卷邊的火漆無不證明,這封信已經有許多年頭。
虞珩仔細檢查信封,指著背面極不起眼的水仙花暗紋對紀新雪道,“可能是高舅祖給高祖母的信。”
話畢,虞珩將這封信先放在旁邊,拿起兩個沒有封口的信封。
頭一個信封中是折疊整齊的羊皮紙地圖,上面用特殊染料標注了許多或是在城池內或是在山中的地點。
因為昨日與綠衣郎君的對話,紀新雪和虞珩都猜測地圖是關內道的某片區域。
可惜地圖上沒有任何文字,兩人對關內道也遠遠不如對山南東道和河東道熟悉,暫時無法證實猜測。
他們只能先將地圖放在旁邊,打開第三個信封。
是封光憑字跡就能拿出去賣錢的信。
以字里行間的口吻推測,寫下這封信的人是昨日的綠衣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