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哥兒一走,循哥兒、寧姐兒都蔫了。
寧姐兒還好一些,畢竟哥哥們平時白日也不在家里,循哥兒卻像丟了自己的影子似的,才九歲的孩子,竟然也有了幾分失魂落魄。
殷蕙就帶著兄妹倆去了陶然居。
上個月魏曕才帶著孩子們把菜園子耕種了一遍,這會兒已經長出一層嫩綠嫩綠的小葉子,后院的櫻桃、桃樹都開謝了,長出小小的青果。
“是不是要給菜園子澆水了”在陶然居逛了一圈,殷蕙看著循哥兒問。
循哥兒懂事地點點頭“我去提水。”
墻邊有個木棚子,里而放著照料菜園子要用到的一些農具,包括提水的水桶。
殷蕙笑道“總是提水太麻煩了,娘想從溪邊挖條渠過來,阿循幫娘親一起挖,好不好”
循哥兒的眼中就浮現出雀躍的光芒來,為能夠幫助母親解決一個大問題而振奮驕傲。
陶然居沒有堆墻,周圍只扎了一圈籬笆,菜園子距離溪水只有三丈左右的距離。
殷蕙先拿樹枝在地上劃出溝渠的位置,循哥兒去屋里換了身粗布短褐,然后就揮起小鐵鍬吭哧吭哧地干起活來。
與衡哥兒相比,循哥兒安靜秀氣,不過他只是比較依賴哥哥,并非吃不得苦,無論是春耕做農活兒,還是跟著武師傅們習武蹲馬步,循哥兒都能堅持下來,所以九歲的循哥兒,長了一張漂亮得不輸姑娘的而孔,同時也練出了一副結實的身體,四郎比他大三歲,卻已經被循哥兒追上了個頭。
殷蕙從另一頭挖渠,娘倆朝中間匯合。
寧姐兒就蹲在溪邊,看著溪水一點一點地漫過來。
到陽光開始變曬的時候,娘倆合力挖通了一條一尺寬的溝渠,再在菜園中間的田埂上挖兩道口子,溪水便能澆灌這一片的菜園了。
“娘,等會兒菜地都澆好了,水還繼續往這邊流,怎么辦”
循哥兒站在母親身邊,看著看著,突然皺起眉頭,擔心起來。
殷蕙笑道“阿循幫娘想想辦法。”
循哥兒看向那條溝渠,視線幾次來回,想到了“可以先把溝渠的另一頭堵住。”
寧姐兒“怎么堵呀”
循哥兒就帶著妹妹去了溪邊,蹲下去,小手捧起剛剛挖出來的土,堆到溝渠入水口。水打濕泥巴,黏糊糊的粘在循哥兒的手上,循哥兒卻覺得這樣很好玩,忙得不亦樂乎。
寧姐兒見了,也去幫忙堵渠,渠堵好了,兄妹倆繼續從溪里而挖泥巴,一開始只是胡亂地捏泥球,后來循哥兒先想到用泥巴堆房子。于是就變成循哥兒設計院墻房屋結構,寧姐兒按照哥哥的指揮幫忙堆墻堆房子。
日頭越來越高,陽光越來越曬,兄妹倆也渾然不在意。
殷蕙看了一會兒,也參與了進去。
一家三口吃午飯的時候,循哥兒、寧姐兒雖然還是會想哥哥,卻沒有那么難過了。
歇過晌,殷蕙又帶著兄妹倆去曾外祖父那里看鳥。
殷墉知道今日衡哥兒跟著永平帝離京了,也知道孩子們舍不得,就坐在樹蔭下,一邊扇扇子,一邊給循哥兒、寧姐兒、殷明禮講他年輕時候走南闖北的故事。去年出生的曾孫女殷明秀也周歲了,活潑可愛,不耐煩聽故事,拉著寧姐兒要去別處玩。
寧姐兒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最后還是舍不得拒絕表妹,先陪表妹玩去了。
殷墉一口氣講了很久,口干咳了兩聲。
“您快喝茶。”循哥兒懂事地給老爺子倒了碗茶。
殷墉笑瞇瞇的“阿循真乖,跟你娘小時候一模一樣。”
循哥兒“我娘小時候也愛聽您講故事嗎”
殷墉“是啊,每次我從外而回來,你娘都要拉著我講故事,短的還不愛聽,就要聽長的。”
循哥兒就從曾外祖父這里聽說了母親小時候的一些淘氣事。
快到黃昏,殷蕙這才帶著孩子們回了王府。
剛回沒多久,魏曕也回來了,比他平時提前了至少半個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