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駕崩,太子魏曕登基,國喪三個月后,恰逢新年,魏曕定年號為“承平”,這一年即為承平元年。
國喪結束后,魏曕才開始冊封一眾宗親。
先是長輩,仁孝皇后為魏曕嫡母,追封為圣皇太后,順妃乃魏曕生母,封皇太后。
麗妃、賢妃、淑妃保留封號不變,分別晉升為太妃,與太后一同居住于西六宮。
太子妃殷蕙封皇后,其祖父殷墉封承恩公。
世子魏衡封太子,賜住東宮,次子魏循為二皇子,賜住東六宮的景陽宮,魏寧為公主,賜住東六宮的長寧宮。
魏曕的三個姐妹分別賜長公主,三個兄弟以及大侄子魏徵仍為親王。
雖然國喪已經結束,新帝也可以以月待年替先帝服喪,但魏曕堅持要為先帝守滿三年,他都如此,其他宗親更是要服滿各自應服的喪期。
此乃孝舉,大臣們雖然覺得新帝不必如此辛苦,該趁壯年早早充盈后宮多生幾個皇子,可百善孝為先,魏曕至孝,他們也不好催促,只好先將這類諫言咽回肚子。
溫太后知道兒子與兒媳感情好,哪怕除喪后也不會選秀充盈后宮,她不擔心兒子,可她替孫子們著急。
這日殷蕙來給她請安,溫太后忍不住跟兒媳婦嘀咕“你說說叔夜,明明可以守三個月,他非要守三年,那這三年里肯定不好替阿衡他們張羅婚事,阿衡都二十一了,身邊連個暖被窩的人都沒有。”
她等著抱曾孫呢麗太妃都有好幾個了
殷蕙笑道“皇上最近很忙,阿衡、阿循正好幫他們父皇分擔分擔,婚事晚三年也沒關系,三年后寧寧十八歲,選駙馬也剛剛好。”
溫太后看看兒媳婦,心中一動,悄聲道“阿蕙不著急,是不是擔心叔夜給自己選后妃”
殷蕙嗔了婆婆一眼“在娘心里,我就是那么小氣的人皇上真要選,只要跟我說一聲,我保證給他挑天底下最美的美人來。”
溫太后才不信呢“你嘴上說的輕巧,叔夜真要選了,你該偷偷哭了。”
她伺候先帝的時候,先帝身邊已經有妻有妾了,她只求平平安安別被人欺負,哪會在意先帝更寵愛誰。
兒媳就不一樣了,與兒子恩恩愛愛了二十年,眼里早容不下沙子了。
“阿蕙放心,娘肯定是站在你這邊的,叔夜要是有那念頭,娘先給他壓下去,讓他都沒臉張嘴”
溫太后一副發生什么事她都會替兒媳婦擋著的樣子。
殷蕙只覺得好笑,就算婆婆有心,真到了那一天,魏曕一皺眉,婆婆的膽子就嚇破了。
“您放心吧,皇上不是那種人。”殷蕙反過來安慰婆婆道,“您有空就多留意留意京城適齡的閨秀,替阿衡、阿循預備著,皇上那邊真不用您費心。”
溫太后也只好如此了。
當然,宮里都在替先帝服喪,不會請宮外的貴婦貴女們進宮賞花或吃席,溫太后暫且也就沒機會見外人,無事可做的時候,她會與麗太妃、賢太妃、淑太妃坐在一起打牌。
先帝那么寵愛她們,想必不會介意她們在喪期打牌消磨時光,要怪就怪他自己,丟下她們先走了。
因為魏曕的后宮就殷蕙一個,登基這么久宮里連點新鮮事都沒有,麗太妃就主動找事了,對溫太后道“我有個侄孫女,長得貌似天仙,比我年輕的時候還美,要不要給太子留著”
溫太后看向坐在她上首的麗太妃,就快六十歲的人了,雖然在先帝剛走的時候傷心了一陣,如今又開始了精心打扮,仿佛依舊不服老似的,確實也能看出年輕時候的美艷,只是這驕傲自信的脾氣,真是一點都沒有變。
“太子的婚事我可管不著,自有皇上做主。”溫太后摸了一張牌,淡淡地道。
麗太妃咬了咬已經不太結實的牙,心中暗恨。這個溫氏,剛進燕王府的時候在她面前連大氣都不敢出,這會兒倒是母憑子貴,在她面前擺起太后的譜了
“說起來,皇上真夠孝順的,一守就要守三年。”賢太妃郭氏感慨道。
溫太后心里覺得兒子傻,嘴上笑道“都是應該的,當年姐姐病逝,孩子們也都守了三年,對先帝理該如此。”
麗太妃又插言了“等皇上除了服,是不是該選秀充盈后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