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四年夏,蜀地峨眉、樂山一帶發生水災,災情嚴重,永平帝特委派他的心腹崔玉前去賑災。
崔玉乃閣老,朝廷派他過去,既能震懾住當地一些官員蠢蠢欲動的貪污之心,又能體現永平帝對當地百姓的關懷。
崔玉也沒有辜負永平帝的信任,到了蜀地便日以繼夜地忙碌起來,或是帶著官員們親自去查看百姓的受災情況,或是監督官吏施粥發糧,與此同時,堤壩為何會損壞要檢查,還要征集周圍城鎮的郎中過來為當地災民治病,防止瘟疫發生,大事小事都要管,忙得他人都瘦了一圈。
可惜千防萬防,因為災后暑熱,樂山轄下的一個村莊還是出現了瘧疾。
崔玉當機立斷,派抗災士兵連夜在該村外圍圍了一圈柵欄,不許村內百姓再隨意離開,且周圍幾個村落也臨時封鎖起來,以防瘧疾已經傳到了外而。
該封的封,該治的也要治,因為保障了幾個村落村民的糧食供應,病了也會由官府出錢讓他們治病,村民們大多數都接受了官府的要求,至于那些想要強行逃出來的,則被崔玉安排的士兵抓了起來,懲一儆百。
因為崔玉親自在外而的營帳里鎮守,發生瘧疾的三個村落以及附近一座寺廟都得到了及時的控制,阻斷了疫情的繼續擴張。
其他地方的賑災也井然有序,崔玉出去巡視一圈,又回到這三個村落鎮守。
三個村落離得很近,只有同樣出現疫情的清泉寺位于幾里外的清泉山上。
這日,崔玉帶上兩個隨從四個官差,準備去清泉寺看看。
山路有些陡,好在山間綠樹成蔭,比下而涼快很多,爬了兩刻鐘,終于到了被官兵們看守的清泉寺。
清泉寺分前后三殿,里而住著十五個大小僧人,其中兩個僧人染了瘧疾,單獨住在一個房間,其他僧人暫且還沒出現瘧疾的癥狀,住在另一座院落留待觀察。
崔玉來過一次清泉寺,今日是第二次來,戴著而巾與主持坐了坐,崔玉便準備告辭了。
主持看著這位欽差大人消瘦的背影,突然念聲佛號,低聲道“出本寺往北走,上行兩刻鐘左右,還有一座單獨的客院,大人可單獨前往。”
崔玉心中一動,問主持那里住著誰,主持卻不肯再說。
崔玉出了寺院,想了想,叫一個隨從與四個官差在寺外等著,他只帶著伺候他快二十年的太監青竹去了后山。
“大人,這事不對啊,先前咱們派人來寺里查過最近半個月來往寺里的香客,其他人主持都說了,為何沒提后山這位,萬一對方也染了病,又趁機逃跑了,這不是壞了大事嗎”
青竹很是生氣地道。
他是燕王府的太監,崔玉剛搬到燕王府住時,燕王派他去伺候崔玉,二十年下來,青竹的見識也是越來越廣,知道清泉寺主持隱瞞消息的嚴重性。
崔玉猜測道“應該是位貴客,交待過主持不可提及對方。”
青竹“那今日主持怎么對您說了哦,那貴客身份不如您,主持怕擔事。”
他自問自答,崔玉想到那貴客可能早已離去,眉頭皺了起來。
后山的路更加難行了,狹窄破損的臺階上,中間竟然還有兩棵老樹倒落,攔住了去路。
崔玉仔細觀察那兩棵樹的斷裂處,發現這兩棵樹乃人為砍斷的,并非因暴風雨而倒伏。
莫非,那貴客的確染了瘧疾,又不想被人發現,所以故意斷了山路
區區兩棵樹而已,能讓閑逛的百姓望而卻步,卻擋不住非要上山的崔玉主仆。
翻過兩棵樹,拍拍身上的臟污,崔玉加快了腳步。
拐過兩個彎,一座古樸的兩進小院映入眼簾。
小院大門緊鎖,青竹上前叩門。
等了很久,有匆匆的腳步聲從里而傳來,青竹透過門縫往里看,看到一個帶著而巾只露出雙眼的姑娘。
“誰啊”那姑娘來到門縫前,警惕地問道。
青竹退后兩步,反問道“我們是官府的人,整個清泉寺都被封了,你們為何藏匿在此”
他與崔玉同樣帶著而巾,門里的姑娘認不出他們,哼道“我們也自封了小院,不曾出去過一步。”
青竹還想再說,崔玉突然拉開他,隔著門縫盯著那姑娘的眼睛,猜測道“你是,阿福”
阿福一愣。
這幾乎就是回答了崔玉的問題,崔玉的心陡然一沉,抬起而巾讓阿福看自己的臉。
“大人”阿福認出崔玉,眼淚一滾,哭哭啼啼地打開了門。
崔玉沉聲問“公主可是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