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干什么”
石韻,“我要吃。”
系統問,“那種菜呢”不等她回答就自己答了上來,“肯定也是你要吃。這個簡單,我看熊家村的人一直都有自己種菜,咱們再去幫他們豐富一下品種就可以了。”
以此類推,后面飼養各種家禽家畜,回收各種山珍野味什么的,肯定也是石韻要吃的。
系統感嘆,“你可真能吃”
石韻煞有其事地解釋道,“山里的生活條件艱苦,我還要再堅持三十七年零六個月,一定要營養好才能活那么久”
系統,
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
牛背嶺位于秦嶺南麓,由大大小小幾十座山峰組成,最低的山峰海拔一千五百米,最高的能達到兩千八百米。
山上遍布茂密的原始森林,自然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瀑布飛濺,深潭溪流遍布其間,景色也優美宜人。
當地自古就有傳說牛背嶺由二十六座山峰組成,其中最高一座山峰古時候叫做神仙峰,夏朝帝王子啟曾經登上神仙峰,在那里獲得了溝通天地的能力。
這個傳說代代相傳,到清朝的時候,有個讀書人進山游玩,不知怎么在一座山峰上迷失了方向,怎么也走不出來,轉了好些天,最后累得昏倒在地,醒來時卻莫名其妙地又回到了山下。
這個讀書人就認為自己是誤打誤撞進了神仙峰。
這件事甚至被記載在了啟水縣的縣志里本縣毗鄰牛背嶺御二十六峰,其一古名神仙,自古帝王通天地玄黃之所,乙亥年四月初八,閔氏子入山,誤闖而不得出,后昏睡不知,醒來已至山外,大駭,始信確有其峰。
這一段提起來其實也很像是個神話故事,做多是一個書生進山迷了路,出來后自己把這段經歷進行了藝術加工,和古代傳說掛上鉤,又寫進了縣志里。
反正可信度不高,現在之所以又把這段記載從資料室一堆泛黃發霉的故紙堆里找出來,是因為有臺島來的商人有意在啟水縣投資建廠。
組織了一個考察隊來這邊實地考察,縣領導十分重視,熱情接待的時候對本縣進行了全面深入地美化介紹,這段能證明本縣歷史悠久,是一塊風水寶地的傳說自然也要穿插其中。
考察隊當即產生了興趣,要求去神仙峰看一看。
縣領導有些為難,這只是個傳說,具體哪座山峰是神仙峰誰也不知道。
而且山路崎嶇,考察隊為首一位王先生雖然看著精神氣派,很有風度,但年紀已經不小了,也不知禁不禁得起進山的辛苦折騰。
不過上面的轄區領導早就發了話,說他們這里地處中西部,難得有外商對這里產生了投資意向,讓他們盡可能抓住機會,拿到投資。
于是拿了地圖去找王先生商量,想勸說他去離得最近的一座山峰游玩一下就算了。
誰知人家隨手一指,就指了最中間的一座山峰,指定要去那里考察。
接待專員努力在腦海中翻找了半天,才找出關于那里的一點點印象,頓時就有些愁眉苦臉,“王先生,那里車開不進去,要走至少兩天才能到,而且那座山峰上的景色和其它幾座差別也不大,只有一個像牌坊一樣的大山門,年久失修,也很破舊了,真沒什么好看。”
王先生的助理用客氣卻十分堅定的態度表示他們就是想去看看那個山門。
縣里領導們為此連夜開了個會,本著要讓來考察的臺島友人吃好玩好考察好心情好的原則,最后決定舍命陪君子,既然王先生一定要去那里,那就由縣長領隊,帶上縣里一批年輕干部陪他一起去
好在那邊的山里還有個人口凋敝的自然村,不算是真正的荒山野嶺,實在累狠了還有個地方能歇歇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