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瑞霖又再長嘆一聲,這口氣嘆得特別長,仿佛是要把心里堆積的郁氣全都嘆出來,抬手搓搓臉頰,木然道,“也只能這樣了。”
顧明仁抬頭看他,發現他抹了把臉之后,竟從滿臉郁悶又變成了滿臉的滄桑。
默默轉開眼,心道仲兄這回是被家里的老太君氣狠了。
會試在即,仲尚書和顧侍郎自然都要分出幾分精力盯著自家的兒子。
好在顧明仁和仲瑞霖兩人雖然都是官宦人家出身,但卻是官宦子弟中的佼佼者,懂事上進,書讀得都不錯。
特別是顧明仁,名聲在外,十三歲就中了舉人,學問是一等一的好。
所以對于兒子和家中老太君鬧了變扭,搬去城外顧家莊子上和顧明仁一起備考的事情,仲尚書是樂見其成。
而顧侍郎對于兒子和尚書家公子交好就更沒有什么不滿的地方了。
這日休沐,顧侍郎難得有些空閑,便把小兒子豐哥兒叫到跟前考問了一番。
豐哥兒今年十一,乃是馮夫人所出,自小嬌生慣養,被馮夫人寶貝得跟眼睛珠子一樣。
顧侍郎平日里公務繁忙,難得有空管他,加之長子顧明仁從小懂事,根本沒用他多管就把書讀得極好。
顧侍郎便也沒覺得督促兒子讀書是個什么難事,以馮夫人對豐哥兒的關心程度,他學得絕不會比顧明仁當年學的差。
畢竟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筆墨紙硯,乃至身邊伺候的人都要比顧明仁更上一個檔次。
誰知這日把他叫來一考問,卻發現他的水平極差,讀了三年多的書,連個長一點的對句都對不工整。
顧明仁像他這么大的時候已經能寫出花團錦簇的文章來,雖然字里行間稚氣尚存,但思路敏捷,立意清晰,文章的脈絡方向把握得極準。
相比較之下,小兒子這三年的書簡直白讀。
顧侍郎氣得七竅生煙,狠狠訓了他一頓。
豐哥兒則十分委屈,他被馮夫人慣得脾氣有點大,被當爹的訓斥了也不肯老實聽著,要梗著脖子替自己辯解,說道自己這水平在同窗中也算不差了,年前學院里的師傅還夸獎過他。
顧侍郎先還覺得他那師傅是不是在閉著眼睛說瞎話,但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可能,等到聽小兒子又例舉了幾個同窗的水平之后才驚覺自己的想法偏頗了。
身為一個十一歲的孩子,豐哥兒這水平雖算不得最好,但也沒有太差,屬于中不溜。
是顧明仁太天才了,這才襯得弟弟十分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