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趙家兄妹,小樓里的空氣感覺都清爽了許多。
石韻悠悠閑閑地四處溜達一圈,找出幾件合用的工具,又去廚房翻出了兩個硬邦邦的生紅薯。
孫阿姨在她背后滿臉的欲言又止,要不是對她實在有點犯怵就要出聲提醒了那邊鍋里還有蒸熟的紅薯,沒必要啃生的充饑。
石韻拿著紅薯,又老實不客氣地上二樓進了趙行勉的書房,把能找到的鋼筆,鉛筆,墨水,尺子,信紙,甚至還有一盒印泥都拿了出來。
帶著這些東西回到自己房間,把門一關,開始干大事刻蘿卜章。
所謂蘿卜章,其實是假章的統稱,不一定要用蘿卜來刻,根據石韻的經驗,用紅薯,土豆,橡皮,木頭都可以。
這個活兒她以前住在牛背嶺時經常干。
她在牛背嶺住了幾十年,期間也曾經歷過一段類似的年代,熊家村因為隱藏在深山里,有著群山峻嶺的保護,所以沒有受到那個動蕩年代太大的影響。
從最近的縣城去熊家村一趟,都要翻山越嶺走好幾天,極其辛苦不說,路上還有危險,所以連最有干勁的紅衛兵小將都不肯去。
熊家村也從來沒有接收過知青因為沒人愿意送知青們過去,當地領導也怕那邊太閉塞,萬一知青出了什么事不方便去解決。
所以熊家村像一處世外桃源一樣安穩。
但沒人去不代表他們不需要出來,村里人隔段時間總得出來一趟,把山里的山貨運到山外最近的一個公社,算作他們上交的公糧,然后再想法子弄點油,鹽,種子,布料等生活必需品回去。
石韻需要補充的生活必需品比較復雜,什么雪花膏,香皂,肥皂,衣服,鞋子,各種布料,紙,筆,書,茶葉,糖果,各種工具,手電筒,電池甚至有些玩具她也會買回去玩,太過五花八門,村里人去的那個公社,乃至公社所屬的那個偏僻縣城都置辦不齊,更別說他們還缺少票和錢,所以別人沒法幫她帶,只能自己每年出來采購一次,順便四處走走散心。
她的做法一般都是先刻兩個蘿卜章,自制幾封介紹信,偽裝成某某縣供銷社采購員,或者某某廠工會干事之類的人,然后再揣著這幾封介紹信下山。
找大點的城市住幾天,熟悉一下當地的黑市,在那里把自己身邊的黃金倒騰一點出去,換成錢和各種票證,然后再換個地方開始采購。
如此走幾個城市,她要的東西就買得差不多了,可以滿載而歸,有時東西太多了,她甚至還能找當地的運輸隊幫忙運,反正她的介紹信開的就是某某地區采購員來采購物資的。
系統一開始對石韻的神操作嘆為觀止,后來慢慢習慣了,也就不大驚小怪,現在看到她又重操舊業,竟還生出了幾分懷念,又有點奇怪,“你刻章干嘛薛彩霞包里有大隊給開的探親介紹信。”
石韻手下不停,一邊忙活一邊回答它,“那個介紹信只能拿著回南省石鼓縣勝利公社趙家屯大隊種地,我又不是真的薛彩霞,干嘛要跑去趙家屯種地。”
系統,“可是我需要你在這個世界幫我找一套古樂器和與之相配的樂譜。根據我的感覺,這套樂器現在被拆分成了兩部分,其中一部分就在趙家屯,另一部分在首都。”
石韻立刻決定,“那咱們先去首都。”反正她對當知青沒興趣,種地是更加的沒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