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話,便命梁嬤嬤去取,那么多年的俸祿,自然不能真金白銀地攢在家里,往日都是梁嬤嬤打理,她拿來賬本和一匣子銀票,笑著說“奴婢年紀越來越大,眼睛也有些花了,偏偏夫人不愛打理這些事,少夫人,往后夫人的賬要不就你來管,奴婢能省心了。”
玉頌忙道“二嫂嫂會撥算盤呢,觀瀾閣的賬清清楚楚,大姐和嫡母都夸她。”
大夫人嗔道“別逗她了,這是將來的事,先把學堂的賬算好,早些辦起來,孩子們早念書。”
七姜離開了桌子,松開了玉頌的手,便恭恭敬敬地向母親叩拜下去,要替村里的孩子們磕頭。
大夫人趕緊攔下,溫柔地說“姜兒,往后你的兒女子孫,也都成了出身富貴的人,幾十年后我和你爹都不在了,到那時候,盼你不忘初心,記著今日說過的話,不論何時不論在哪里,都要好好念書,懂事明理。”
七姜用力點頭“娘,我會好好記著。”
大夫人說“幾十年后,等你成了祖母,好些事就難說了,千萬別成了老糊涂。”
梁嬤嬤在一旁嘀咕“夫人,可沒有您這樣當長輩的,咱們少夫人才幾歲,還小著呢。”
七姜摸了摸肚皮“年紀不算什么,糊涂的人一輩子都糊涂,何況,我都要當娘了。”
大夫人攙扶她坐下,說道“修繕律法且要些時日,前前后后一年半載都不算久,這樣一來,明年你平安分娩后,剛好能幫上太子妃的忙。比起修繕更麻煩的,便是推行新法,各地有各地的民情民俗,你是從村里來的,你最明白,有時候村規家法比朝廷更威嚴。”
七姜說“其實窮苦百姓不懂什么,不過是靠天吃飯,把持這些的都是地方鄉紳,他們與衙門勾結,將一方法規全利于自己,娘,我知道,這事兒靠說大話不管用,但將來能管一處是一處,多救一個人都是好的。”
此時,梁嬤嬤將整理好的賬本和銀票遞過來,笑著說“少夫人,早早和二公子派人去辦吧,千萬找可靠的人,不然再多的銀子也不夠黑心肝的人中飽私囊。”
七姜摸著匣子說“懷遷若是當真閑下來了,那就讓他親自去一趟好了,我要是身子穩當,我和他一起回去。”
說著抬起頭,卻見母親不似方才那般面帶笑容,長眉輕輕蹙起,若有所思的模樣,仿佛想起了什么不愉快的事。
“娘,您怎么了”
“沒什么好了,我們繼續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