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江山,今天我給大家講一下西晉末的一段歷史,時間大約是在公元306年到311年之間。這個時候是西晉八王之亂的最后一幕,也就是東海王司馬越開始嶄露頭角的的時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他結束了八王之亂,當然他本身也是八王之一。而我對他的感覺也非同一般。這個暫且不提,我們繼續今天的話題。
我們大概都知道八王之亂,而五胡之所以可以乘虛而入,也是因為八王之亂,那么八王之亂為什么能把中原的精英消耗殆盡呢因為八王之亂一共歷經了16年,而整個西晉的歷史才幾年大致才51年,也就是說從公元265年晉武帝司馬炎建立西晉開始到公元316年8月劉曜發兵攻打長安,晉愍帝在食糧斷絕的情況之下于建興四年十一月十一日投降前趙,西晉到此滅亡。
順便說一句,司馬業是在318年被殺的,這期間他活得很慘,幾乎每天都被虐待。
現在大家想想看,一個只有51年歷史的國家,竟然有16年都在內耗,16年啊,近代的抗日戰爭才8年這16年里得死多少人,多少人會因為戰亂而流離失所,死在異鄉
就是在這樣一個戰亂的環境中,各族胡人崛起了,他們主要是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
也有學者稱永嘉之亂是“中原陸沉”、“神州陸沉”、“中原淪陷”等名稱。這一時期,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是大漢民族的一場災難,幾近亡種滅族。
現在我們進入正題
一胡人的人口基礎
那么有朋友曾經問我,為什么八王之亂的時候他們不出來,而八王之亂后,他們突然一下子都跳出來了呢他們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其實,他們一直在,只不過我們在內耗的時候他們在收留流民,這樣的胡人有很多,譬如西北仇池的楊茂搜,仇池是今甘肅一帶。
宋書卷九十八列傳第五十八氐胡
略陽清水氐楊氏,秦、漢以來,世居隴右,為豪族。漢獻帝建安中,有楊騰者,為部落大帥。騰子駒,勇健多計略,始徙仇池。仇池地方百頃,因以百頃為號,四面斗絕,高平地方二十余里,羊腸蟠道,三十六回。山上豐水泉,煮土成鹽。駒后有名千萬者,魏拜為百頃氐王。千萬子孫名飛龍,漸強盛,晉武假征西將軍,還居略陽。無子,養外甥令狐氏子為子,名戊搜。晉惠帝元康六年,避齊萬年之亂,率部落四千家,還保百頃,自號輔國將軍、右賢王。關中人士奔流者多依之,戊搜延納撫接,欲去者則衛護資遣之。愍帝以為驃騎將軍、左賢王。時南陽王保在上邽,又以戊搜子難敵為征南將軍。建興五年,戊搜卒,難敵襲位
蒲洪,也就是符洪,苻堅的祖先,大約在今陜西西南地區,然后北方的慕容,段氏,都在不斷的吸納因戰亂流離失所的流民。
有一個人值得一提,就是總部在盛樂的拓跋猗廬。
盛樂是拓跋鮮卑代時的北都,現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之北,西漢時期時,盛樂位于定襄郡,東漢時則于云中郡。曹魏時期,定襄郡、云中郡被喬遷,盛樂被棄之荒外。
拓跋猗廬放棄了自己的盛樂老家,帶著自己的部族直接遷移到了今山西大同附近,還修筑了自己的城池,大家注意,拓跋鮮卑已經會筑城了。然后拓跋猗廬也開始大量吸收各族的流民。
還有成國的李雄,他是306年在蜀地稱帝的,也是不斷的吸收流民。這樣的列子有很多,我這里就不一一說了,因為以后我會另外詳細的述說每一個民族的。
然后我們回過頭來看,為什么胡人都在吸收流民,他們為什么似乎都處都有他們的身影,這
要從漢朝說起,漢朝時就有胡人不斷向中原遷徙,逐漸盤踞華北地區,勢力不斷壯大。尤其是漢武帝時期因為連年征戰,不斷的強招胡人入伍,并且消滅了許多外族政權,使得這些政權的人民只有歸附漢朝。接著從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年開始,也是因為戰亂之后人口的銳減,更是使用了各種理由讓游牧民族不斷向內地遷徙,而這些游牧民族為什么那么輕易的就來了呢漢朝其實真的很威武,不管是西漢還是東漢,在對外戰爭上都很厲害,所以東漢時期也繼續滅掉許多外族政權,然后又使用西漢的辦法繼續把他們帶回來,這樣長時間的大量遷移,使得胡人們逐漸盤踞長城內外一帶,勢力不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