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平城,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苦縣大屠殺
311年初的時候他還活得不錯。
荀晞在倉垣在河南開封縣西北擁戴了已故太子司馬詮的弟弟司馬端,設置行臺。不久就遷移到了蒙城蒙城縣位于安徽省北部,地處淮北平原中部,隸屬亳州市屯駐
勢力范圍大約在山東和一部分河南,安徽地區
司空荀藩先在陽城河南省登封縣建立行臺后,聽說撫軍將軍,秦王司馬業吳孝王的兒子,荀藩的外甥逃到了密縣今鄭州市密縣,荀藩就馬上跑去擁戴他,然后把勢力慢慢向許昌發展。前豫州刺史天水人閻鼎,在密縣集結幾千西部州郡的流民也投靠了荀藩。
勢力范圍也就說到的這些地方了,因為不久后,司馬業就要入主長安了。
司徒傅袛在河陰就在洛陽邊上建立行臺,他的勢力就就是在洛陽邊上那么一點點。
華氏也出來跳了幾下,然后跳完就消失了,江州刺史華鐵也被司馬睿殺了。
然后陳留有陳午的乞活軍,壽春有劉瑞的乞活軍。
李矩,郭默,魏浚這三個愛國將領也在河南堅持抗敵。
其中李矩比較有意思,不僅是員大將,而且他的老婆就是王羲之的啟蒙老師,衛夫人。
還有匈奴漢國的王彌,石勒,這兩個人即將發生大戰,而我們今天說的是311年,所以這里不說他們的勢力范圍了,也因為他們這個時候都還沒有固定地盤,也都屬于漢國匈奴。
可以一說的,這兩個人都是匈奴漢國的大人物,但是當時的他們已經具備了獨立的實力。
而且307的時候,石勒已經吞并了烏恒,東胡的另一支。
其他還有隸屬各個諸侯的人馬青州的曹嶷,叛離王彌麾下的高粱和徐邈。
還有遍布各地的塢堡,塢堡,又稱塢壁,是一種民間防衛性建筑,大約形成王莽天鳳年間,當時北方大饑,社會動蕩不安。富豪之家為求自保,紛紛構筑塢堡營壁
東漢建立后,漢光武帝曾下令摧毀塢堡,但禁之不能絕,由于西北邊民常苦于羌患,百姓又自動組織自衛武力。黃巾之亂后,塢堡駐有大批的部曲和家兵,成為故吏、賓客的避風港。史家陳寅恪在桃花源記旁證一文中認為“西晉末年戎狄盜賊并起,當時中原避難之人民其不能遠離本土遷至他鄉者,則大抵糾合宗族鄉黨,屯聚堡塢,據險自守,以避戎狄寇盜之難”
這些塢堡,我們說的有些不好聽,如果換個名詞就是城堡,西方人稱我們這個時代為“城堡時代”,甚至可以說,日本戰國時期的那些大名所建筑的城池堡壘,遠不如我們在這個時代建造的多。
而厲害如石勒,王彌等人,對于塢堡的態度也是曖昧的,因為攻打他們很累,各個都是硬骨頭,甚至,他們在攻打某些塢堡的時候,還是失敗的。所以從這方面來看,當時胡人之所以要采取安撫晉人的政策,很大的程度上也是因為這些星羅棋布的塢堡勢力實在是需要慎重對待的力量。
但這里就不多說了,我們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