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瞻這個少年卻沒有哭,抬起頭,看著這些四處流亡的流民,這些父老鄉親,這些跟自己出生入死的將士們,赴死的決心更加堅決了
冉瞻站了起來,慢慢轉身,背對著身后哭泣的百姓,望向徐光的眼神充滿了堅定
徐光看著這樣的情景,也是一陣的神情恍惚。
此情此景,一個少年,眾人的絕望,如果這個少年真的因此而死了,這可如何是好徐光心道也罷,不管眼前這個少年最后能不能得救,他徐光現在一定要救一救這個少年,他不可以讓這個少年死,徐光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有這樣想法,一直以來,他總是韜光養晦,從不出一個計謀多說一句話,在張賓,石勒面前也只做自己該做的事情,絕對不會有任何讓自己陷于被動的舉動。
但今天這樣的情況,徹底震動了徐光內心里的那一點善良,不知道為什么,或許是冉瞻的身上有一種讓徐光感動的東西,一種說不請道不明的感動
徐光又走進了一步,大喝道“冉瞻你好糊涂你投降是為你自己投降嗎是為這些百姓你覺得你很偉大嗎難道這些人是為你活著嗎他們還有好多遺失在各地的親人,你要他們去死,然后和親人永遠陰陽相隔嗎
“先生的話,冉瞻懂,但做人,有可為,有可不為,今日的事,不是冉瞻不愿意投降,而是我的民族從不低頭”
徐光聽到冉瞻說道民族時,內心的震撼是何等巨大,是啊,他也是個漢人,幫助匈奴做了謀士,只是因為石勒跟別的胡人不同,很少殺害各地百姓,而且還建立了君子營,使用張賓的策略也是處處為民,自己也只是考慮到士遇明主而已,國別之說相當迂腐,古代春秋戰國,哪個不是任用外國人做大臣,客卿的,那時百家齊鳴,沒有任何一家說過秦人不可以做齊國的大夫,齊人不可以做秦國的相國,只要一心為民就可以了,但我們似乎忘記了一個問題,那是因為我們是一個民族
徐光從震撼中清醒了過來,他更堅定了要救這個孩子的想法,徐光開口做最后的努力“冉瞻,你聽說過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故事吧”。
冉瞻知道的不是很清楚,只是聽自己乞活軍里年長的人提過,那是三國時期關羽的故事,三國離現在并不遙遠,所以很多老一輩也是口口相傳著很多那時候的感人故事,尤其是關羽的事跡,被百姓傳頌的最多,什么千里護嫂,桃園三結義,這些事,他冉瞻從小就知道,他最佩服的人也是關羽,雖然是個很驕傲的人,但是他喜歡,不是喜歡關羽的驕傲,而是關羽的赤膽忠心。
看到冉瞻點了點頭,徐光心里覺得有戲,所以繼續說道“關羽可以投降曹操,為什么因為他要找他的大哥,要完成自己和劉備的承諾,可你冉瞻呢,只想到成全自己的報國情懷,可是你有想過如今天下大亂,胡族內侵,何處才是歸處你應該要好好學學關羽,留下你的有用之身和這些忠心于你的將士百姓,他們很有可能會是你的火種,只要他們在,你就可以有自己的士兵,自己的土地,石勒答應你只是希望你做他的狗,但是你完全可以當做是暫時潛伏,等待時機吧,從來沒有外族可以長時間留在中原的,你還小,等你長大了,或者等你有了孩子,你的孩子也長大了,再找時機,也終會有機會的,千萬不要現在就自暴自棄”
冉瞻被徐光這一番話說的徹底楞在了當場,靠的近的李虎和小綠也呆住了,這番話出自一個匈奴的使者,這是何等的不可思議,但這番話又是何等的驚天動地
徐光繼續說道“我知道你現在還不能理解,但你想過沒有,你現在去死,就連為苦縣百姓報仇的希望也沒有了,難道你去指望晉朝的那些當官的還是偏安江東的那些豪門大族為百姓報仇嗎算了吧,他們只會窩里斗,爭權奪利,他們的心里何曾有過百姓否則這漢人的大好江山怎么會被外族打進來”
冉瞻,李虎,小綠同時下意識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