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人沒必要放在身邊,更不能讓別人覺得他這樣做是對的,助長這種歪風。
可以有手段,也未必一定特別的光明正大,但以誣陷莫須有罪名和私下弄殘弄傷對手之類的事是絕不能發生。
一旦開始了,那么身邊人也會效仿,那就永無寧日了。
這些人只盯著身邊人來禍害,他們還有能用的嗎
不是死了就是殘了,彼此互相殘殺,那么多差事誰來辦
弘輝還小,聽得有點迷茫道“阿瑪,那他們怎么做才不算過分了”
四阿哥就耐心答道“可以用的手段很多,比如先拉盟友。兩人或者三個人結隊,一起聯手的話必然比單打獨斗要更好一點。幾人可以分工,或探聽消息,或長袖善舞,或一起做一件差事,就能比別人更快,等贏了之后他們彼此之間再競爭。若是位置足夠多,這三人可以一起上。”
這就是良性競爭了,而不是惡性的,以彼此消耗為主。
弘輝這才有點明白了,點了點腦袋。
高太傅在旁邊摸著胡子看得有點驚訝,四阿哥對弘輝完全不是對著一個不大的小孩一樣哄騙,而是有理有據說明白。
弘輝可能無法吃下全部,小小年紀卻能記住一點,不能讓身邊人惡斗
當初皇太子就是被皇帝保護得太好了,身邊人出現一點不好就被皇帝徹底換掉。
皇太子壓根不需要操心身邊有沒盡忠之人,也不會費心思去培養,因為他們很可能就皇帝一句話全部換掉,根本不可能留下,何必費心呢
也正因為皇帝什么事都管了,讓皇太子對身邊人掌控不了,也不知道如何辨別。
誰能用,誰不能用,誰的品性好,誰的能耐厲害,他通通都一無所知。
于是對巴結討好的人,皇太子聽得十分受用,隨手就把人提拔起來。
比如他奶娘的兒子凌普,就因為皇太子一句話被提拔,就因為他會阿諛奉承,而不是他的品性和能力。
不懂識人,這就留下了弊端。
皇帝哪怕一直盯著,國事繁忙,不可能從早到晚都盯著,就讓這些人有了可趁之機。
他只能偶爾看看,讓人盯著一點,沒有犯大錯都不會輕易動手。
四阿哥就不一樣了,恐怕在送弘輝進宮的時候,得知他的先生是高太傅,就能隱約猜出高太傅會怎么做。
果然不出他所料,四阿哥還能順勢給弘輝稍微整理一番,讓這個孩子的印象更為深刻。
只能說不愧是高太傅看中的阿哥,果真厲害。
四阿哥又低頭道“你進宮才幾天,內務府那邊也該送人過去阿哥所,到時候你親自挑一挑人。”
弘輝身邊有廖嬤嬤和吉祥這個太監,那么內務府那邊還會送兩個宮女和一個太監過來的。
四阿哥稍微跟十二阿哥提了提,晚了幾天送來,就是讓弘輝先親眼看看宮里的情況,然后再來選人比較好。
弘輝點著小腦袋道“阿瑪放心,兒子會好好選人的。”
他握著小拳頭,打算好好看看這幾天學習的成果
高太傅自然跟著,四阿哥卻準備出宮離開。
這讓高太傅有些驚訝,他還以為四阿哥哪怕不幫著弘輝選人,也會在旁邊盯著一點。
四阿哥看出他的疑惑就解釋道“弘輝既是跟著太傅學習,該是學有所成了,有我在的話,弘輝就會扭頭看我的臉色和眼神來判斷,這樣對他不好,也對那些人不好。”
要弘輝面露遲疑,轉頭看四阿哥來做判斷,那些人就會覺得小阿哥好欺負了。
畢竟四阿哥不可能一直留在宮里,等他一走,那些人不就能左右弘輝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