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蠻夷也,管你正統不正統
要想徹底擺平叛亂因素,就得從年輕一代開始影響。
尤其是項燕之后,帶走帶走。
趙維楨就不信,要是項羽從小在咸陽長大,還能造的起反來。
這么一員猛將,日后為秦效力不是更好么
李信卻仍然有猶豫“剛出生就為質,是否太苛責了些”
呂不韋側了側頭“我皇兩歲時,亦在邯鄲為質呢。”
李信“”
這還不是你的鍋
當然,腹誹歸腹誹,李信可不敢出言得罪呂不韋。
“這倒是個辦法。”
思來想去,也確實沒有更好的法子。李信只好應下“謝二位提點。”
而后出于客套,李信又問“先生與夫人要往何處去若不介意,末將可派些兵馬護送。”
“毋須將軍掛懷。”
呂不韋客氣推脫道“平叛重要。既是楚地亂了,我與夫人折返回去就是。”
趙維楨“等等。”
項燕和公子啟在鄢郢起兵,這就是在湖北。曾經的楚地可是橫跨湖北到江蘇來著。
“還是勞煩將軍分幾個兵,”趙維楨說,“我想去一趟泗水郡。”
呂不韋
李信
在場兩位男性面面相覷。
“夫人去泗水郡做什么”不止是李信,連呂不韋都不明白。
趙維楨莞爾一笑“齊楚相鄰的地界,總覺得會有才人輩出。”
項羽都安排好去處了,其他人咱也不能放過對吧
一路往東,有了兵馬護送,旅途更是順暢不少。
在路上,趙維楨也沒閑著,一邊繼續教導德音,一邊和呂不韋著手呂氏春秋相關的工作。
等到了泗水郡,二人已定下初步的總體框架。
而且,這一路也不是白走的。
歷史上到了秦朝末年,災害頻發。苛政外加自然災害導致民不聊生,才有了各地歧義的情況。
也不知是秦統一早了,還不到時候,還是基礎生產力提高了,情況要好一些。總之趙維楨一路往東走,尤其是到了安徽江蘇一帶,覺得各地比歷史記載要好不少。
文信侯與夏陽君周游到沛縣,還有兵馬護送,就算是想低調也低調不成。
一家三口的馬車剛進縣城,沛縣的縣令就帶著人親自出迎。
當地的縣令還挺年輕,看面相算作青年才俊,見呂不韋先行下車,一個健步沖上去要攙扶“先生您可小心些”
呂不韋“”
趙維楨在身后涼涼補刀“你不就是想要這待遇么”
呂不韋“”
這是干什么,他離老到走不動路還差了幾十年呢
他掛著假笑躲開縣令的手“不韋自己行走就是。”
大人物到訪,設宴迎接無法避免。饒是趙維楨三令五申,縣令還是厚著臉皮搞了一出,只是一切從簡,不算鋪張浪費。
席上不止是縣令,當地官員、有權有錢的人一應到場。
呂不韋向來長袖善舞,他擅長這個,旁人來套近乎也能應酬得很好。因而趙維楨只負責掛著笑容應和就好。